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金牛山古人類遺址


概述
  金牛山古人類遺址位於大石橋市永安鎮西田屯村,是迄今為止東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居住址。1974年以來,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對金牛山古人類遺址進行多次發掘,除發現78種哺乳動物化石外,還發現人類使用的打制石器、人類居住面和人類用火的痕跡。
  1984年10月間北京大學考古系呂遵諤教授組織發掘出土距今26萬年前,包括頭骨在內的一批極為罕見又極為豐富的古人類化石。經科學鑒定,被命名主“金牛山人”,是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過渡的代表。
  “金牛山人”的重要發現對研究古人類發展、深化,人類的起源、分佈;對研究猿人與智人階段的體質特徵及古地理、古氣候等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1984年被列為世界十大科技進展項目之一。
  1988年金牛山古人類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乘汽車或火車,在大石橋站下車,乘計程車十元即可到達。也可在火車站前乘去永安方向的公共汽車,在永安鎮路口下車,向西步行10分左右到達。

望兒山風景區


概述
  望兒山是遼南名山,載入《中國名勝辭典》, 以美麗的母愛傳說得名,是以母愛為主題而命名的天下獨有之山,遼寧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營口市一級旅遊景區。
  位於熊岳鎮東兩公里處的望兒山,山峰陡立,平地拔起,高82米,海拔高106米,山頂有一藏式青磚塔,名曰望兒塔,建於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
  望兒山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軒、望兒塔、拜母祠、報母泉、母恩池、念母祠、仙人橋、望兒山莊、母子橋、母愛世界、風範園等十余處以母愛為主題的景觀。近年,望兒山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國務委員陳慕華同志親自為慈母館題字。每年中外遊客拜母者絡繹不絕。賢達之士多以文孝母,為母立傳銘刻其中永久紀念。 “母愛世界”更為壯觀,它是望兒山景區體現母愛這一主旋律的標誌。龐大的雕塑群,神彩各異,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人類母愛的博大。每年五月,正當果花盛開的時節,望兒山都要舉辦“母親節”。節日期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文娛演出,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母親節倡導人們愛我母親、愛我家鄉、愛我祖國。遼寧省、營口市于1996年把望兒山分別定為省、市級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基地。楊貴之所撰寫的《望兒山的傳說》被收入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學法指導實驗研究》試用教材第六冊。
  望兒山風景區交通便利,中長鐵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都從這裡經過,1998年又開通了熊岳至大連的旅遊專列。鮁魚圈港舉目可望,景區周圍果園環抱。西部有渤海灣上的金沙灘海濱浴場,中部有熊岳植物標本園和國家熊岳李杏質原圃,南部是熊岳溫泉和仙人島森林公園。山水林泉風光秀麗,果鄉古城相映成趣,是旅遊療養度假理想的好地方。
        交通:瀋陽-大連火車 熊岳城站或專線車

仙人島森林公園


概述
  仙人島森林公園位於月牙灣南部的蓋州市九壠地鎮境內,該旅遊區擁有5000畝海防林,每到春季,槐花飄香,泌人心肺,林中漫步,心曠神怡。
  與其他海濱旅遊區相比,仙人島有三大特色:一是餘暉灑金,仙人島每到退潮時節,千米沙灘露出海面,太陽的餘暉照耀其上,如灑下萬點金珠,蔚為壯觀;二是兔島怒潮,仙人島又名兔島,懸崖壁立,垂直入海,臨島下望,驚濤拍岸,動人心魄;三是"風車"林立,近年來,在仙人島上,聳立起幾十個風力發電機組,葉片迎風飛轉,為仙人島添一美景。現旅遊區內建有各種風格的度假設施,可供人們開展休閑度假旅遊活動。

白沙灣


概述
  白沙灣是一個在綠樹掩映之下的海濱浴場,人稱“東北第一灘”。歸州白沙灣以盛產大桃和水產品而聞名,在首屆白沙灣鮮桃品評會上,一個單體重1040克的大桃成為白沙灣大桃之最,並被選入上海吉尼斯紀錄。白沙灣的水產非常豐富,深受旅遊者的喜愛。
去白沙灣有三種路線:
  1.坐火車到熊岳城下車後有直接去白沙灣的小公共汽車;
  2.坐長途車到熊岳客運站後有直接去白沙灣的小公共汽車;
  3.自駕車沿沈大高速在熊岳出口,直接連接去白沙灣的鄉間公路.

金沙灘海濱旅遊區


概述
  金沙灘海濱旅遊區位於熊岳鎮,以黃沙碧浪而著稱,水清沙細,沙灘平坦,風光秀麗,旅遊娛樂和休閑設施齊全,交通十分便捷,是一處天然的海濱浴場。 乘坐輕軌可以直接到達 。

鮁魚圈


概述
     營口市鮁魚圈區又名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簡稱營口開發區。鮁魚圈區屬於行政區劃範疇,而營口開發區屬經濟範疇。鮁魚圈區位於遼東半島中部的渤海之濱,坐落在營口市南端50公里,北距瀋陽210公里,南距大連170公里。總面積268平方公里,稱之為渤海明珠鮁魚圈北方亞龍灣。
     全區海岸線長25公里,青龍山森林公園、亞洲植物標本園、望兒山、烽火台、仙人島、金沙灘海濱浴場/月亮湖、山海廣場等景觀,構成了山、海、林、泉交相輝映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
最佳旅遊時間
     營口開發區依山傍海,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徵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9.8℃。

營口


概述
     營口市位於遼東半島西北部,大遼河入海口左岸。西臨渤海遼東灣,與錦州、葫蘆島隔海相望;北與大窪、海城為鄰;東與岫岩、庄河接壤;南與瓦房店、新金相連。營口城區距瀋陽市166公里,距大連市204公里,距鞍山市84公里,距盤錦市70公里。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21°56′至123°02′之間,北緯39°55′至40°56′之間。長大鐵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202國道)、庄林公路 (305國道)縱貫南北;大營鐵路、營大公路、蓋岫公路連接東西,交通十分方便。營口港(包括鮁魚圈港區和老港區)為全國19個主樞紐港之一。市域內有兩條跨市輸油管道通向營口港(鮁魚圈區),有一條跨省輸油管道經過境內。
    營口市轄四區(站前區、西市區、老邊區、鮁魚圈區),兩市(大石橋市、蓋州市),41個建制鎮(其中老邊區4個、大石橋市15個、蓋州市22個),14個鄉(蓋州市),27個街道辦事處 (站前區7個、西市區7個、老邊區2個、鮁魚圈區4個、蓋州市2個、大石橋市5個),14個國有農場,929個行政村。市域總人口2229139人,其中站前區260071人,西市區159904人,老邊區123418人,鮁魚圈區103525人,大石橋市705285人,蓋州市876936人,市域非農業人口總數為859968人,城市化水平為38.58%。
    營口市土地總面積為536545.14公頃。其中,耕地為119016.29公頃,占總面積的22.18%,耕地中水田面積5.25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44 .12%,旱田面積為6.39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53.7%。耕地集中分佈在西部平原區、中部丘陵地區和東部山區,盛產水稻、高粱、玉米、小麥、穀子以及棉花、煙草、甜菜、麻類和油料作物等,是遼寧省商品糧和優質糧生產基地。 面積的7.12%。
    截至年底,全市發現各類礦產38種,其中金屬礦產有鉬、鐵、銅、鈷、鉛、鋅、金、銀、鈮、鉭、鋯英石;非金屬有菱鎂礦、冶金用白雲岩、硅石、螢石、耐火粘土、硼鎂石、磷、硫鐵礦、砷、重晶石、含鉀岩石、鈉長石、鉀長石、滑石,水泥用灰岩、石墨、白雲母、硅藻土、水晶、花崗岩、磚用粘土、大理岩、海河砂、建築石料;能源礦產有石油、地熱;水汽礦產有礦泉水。
     林木營口林木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佈在蓋州市和大石橋市東部山區。全市有林地面積357萬畝,占森林覆蓋率45.6%,林木多為天然次生混交林和人工林;中部丘陵和西部沿海地區多為人工栽植的農田道路、水系林網、防風固沙、村屯四旁植樹和沿海防護林等人工林。山雀、翠鳥、黃鸝、雲雀等,其中屬國家和省一類保護的有黑鸛、白鸛、大天鵝等。  
郵編:210800
行政區劃代碼:115003
區號:0417
最佳旅遊時間
營口市西臨渤海遼東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但冰雹暴雨、乾旱、大風等災害性天氣也時有發生。 

張氏墓園


概述
  地處東風鎮葉家村鏡內,佔地面積25畝。張學良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二伯父張作孚均葬於此。解放后,東風鎮政府先後兩次共投資300萬元,重新修建了圍牆,門樓等設施。目前,東風鎮政府決定對“張氏墓園”進行擴建,擬修建“張學良衣冠冢”1個、牌坊1個、水上公園1個、停車場1處、其他娛樂設施3處。所需資金1,000萬元。實行對外招商共同投資、共同受益。
  張氏故居遺址:張氏故居系張學良的祖居之地,地處東風鎮葉家村北約一公里,清道光年間,張學良高祖張永貴從河北遷到東風鎮時就選中了此地。故居分東西兩處,相距1米左右。東西各5間正房。張作霖成為東三省巡閱使、安國軍總司令、陸海軍大元帥時,曾投巨資對故居進行建設。鼎盛時為兩座四合院,車馬成群,十分勢派。“九·一八”事變后,故居被日寇拆毀,至今為一片廢墟。故居遺址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蛤蜊崗風景區


概述
  渤海遼東灣的萬頃碧波,遮掩著數不盡的珍奇異寶。盤錦市西南部的二界溝海邊的蛤蜊崗就是一處神奇的所在。乘坐漁船,來到蛤蜊崗上,等潮水漸漸地落下去,一片金色沙灘從海水中顯露出來,挽起褲腿,甩掉鞋子,光腳踩上鬆軟的沙灘,令人有說不出的爽適與愜意。
  蛤蜊崗以盛產文蛤而著稱。所產文蛤味道鮮美、個體肥碩,飲譽海外,行銷到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隨著潮汐隱現,這裡文蛤世代繁衍、密布如星、俯拾即是,此外還生長著四角蛤蜊、藍蛤、白蜆子、毛蚶子、海螺、扇貝、竹蟶等多種貝類,素有“渤海蛤庫”之稱。

盤錦湖濱公園


概述
  盤錦湖濱公園座落於盤錦市雙檯子區西端,古地面積167公頃,建築面積1.69公頃,水域面積67公頃。盤錦湖濱公園採用傳統造園手法,堆山砌石,建有各式亭閣,輔有寬敞的草坪,種植各種花草樹木,使其四周綠樹成蔭,小溪流水,鳥語花香,燕飛蝶舞。整個園內設計典雅新巧,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是遊客閑暇休息,觀賞湖濱景緻的好去處。湖濱公園劃分為動物園、遊樂園、百花園、水上遊樂區等八大景區。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


概述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境內,面積8萬公頃,1987年經遼寧人民省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白鶴等珍稀水禽和海岸河口灣濕地生態系統。
  出盤錦市西南行約30公里,便來到遼東灣北端的雙台河口。這裡是遼河、渾河、太河、饒陽河和大凌河五條河流下游的沉積平原,地勢低平,海拔0-6.5米,地處遼東灣遼河入海口處,是由淡水攜帶大量營養物質的沉積並與海水互相浸淹混合而形成的適宜多種生物繁衍的河口灣濕地。形成大面積的淡水沼澤、鹹水沼澤、沙灘和潮汐間泥灘。從河口東部到大凌河西部,生長著大片蘆葦。沼澤平均水深20-30厘米,水的PH值(酸鹼度)為7.9-8.2。在沼澤中有很多小魚塘,在東部岩上最大片的水稻田。這裡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65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8.5℃,主要植被以蘆葦為主,常見的還有香蒲、水燭、苔草、苦草等濕地植物。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內大面積的蘆葦沼澤濕地,生物資源極其豐富,為許多鳥類的棲息繁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雙台河口,地處我國東部候鳥遷徒的必經之路,每年經此遷飛、停歇的候鳥多達172種,數量在千萬隻以上,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蓑羽鶴、白鸛、黑鸛、白額雁、大天鵝、大、蒼鷹等達20余種。同時這裡既是丹頂鶴最南端的繁殖區,也是丹頂鶴最北端的越冬區。據調查,這裡生活著242種鳥類,其中以水禽種類數量最多,它不僅是水禽的重要繁殖地,也是珍禽丹頂鶴的自然繁殖地的最南端,還是珍禽黑嘴鷗在全球僅有的少數幾處重要繁殖地之一,因而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保護區管理處現已劃出5600公頃的面積,作為黑嘴鷗的永久繁殖地。
  國家級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坐落在遼東灣北端--遼寧省盤錦市西南約30公里處,是以保護瀕危、珍稀水禽和濱海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為12.8萬公頃,有118公里長的海岸線,瀕臨灘塗、淺海(6米水深以內)20多萬公頃。雙檯子河穿境而過,還有大凌河、饒陽河、盤錦河、大遼河等20多條河流在這裡匯歸入海。河海的交互作用,攜帶泥沙的沉積,形成了大面積的發育灘塗和沼澤濕地,織就了生機勃然的陸、空、海動植物生物鏈。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豐富的植被除具有凈化水質、降解污染物作用外,還有很強的蓄洪功能,是陸地水入海前的一個天然蓄洪水庫,使大量的營養物質和懸浮物在此沉積,既是營養的供應地,又是營養物質的儲積倉庫,哺育了豐富的海洋和淡水漁業資源。這裡還是太平洋斑海豹的繁殖區,每年早春二月,有黃、東海的太平洋斑海豹百余只長途跋涉而來,到了五月,它們又拉家帶口地返回到大洋里去。
  這個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分佈著的豐富的海洋、陸生和水生生物資源,多數種類屬於世界瀕危種類,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野生動物物種基因庫,也是世界範圍內從事物種、濕地生太系統和海濱生態系統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備受國際濕地和自然保護組織的高度重視。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馬爾斯先生,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及一些國家、地區的鳥類專家、學者先後多次來該區進行考察、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是隨著1985年盤錦建市而成立的,時為市級水禽自然保護區,1987年晉陞為遼寧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區17年來,保護區領導和工作人員宣傳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普及自然保護知識,在提高市民的自然保護意識以及依法治區、強化保護力度,加強科學管理和科學

遼河碑林


概述
  遼河碑林位於遼河三角洲的盤錦市“遼河碑林”的興建與落成,是近五十年來中國書法界最大的一件盛事。
  “遼河碑林”規劃的立意、主題是在突出碑、突出書法藝術的前提下,力求將中國的書法藝術與園林術、石刻藝術、建築藝術,以及詩、詞、歌、賦、奇文、趣聯等藝術融為一體,,既收藏展示當代高品位的書法精品,又介紹古代、近代書法名作;既有熱烈的書法氣氛,又有幽雅的立體環境,進而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碑林與園林輝映成趣的、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大觀園”。
  現在呈現在遊人面前的“遼河碑林”可謂是精品薈萃。“遼河碑林”有幾個“全國第一”,是全國第一個從古至今不斷代的書法碑林,全國第一個收刻遠古文字元號的碑林,全國第一個收刻甲骨文的碑林,全國第一個收刻漢代竹簡文字的碑林,全國第一個收刻歷史上正反兩方面人物書法精品的碑林,全國第一個專設“毛澤東書法作品碑刻館”的綜合性碑林。這一碑林收藏中國從文字元號、甲骨文、到歷朝歷代的書法大家的各種書體精品碑刻二千至三千塊,成為中國最大的碑林。
  “遼河碑林”古代館收藏從中國原始社會文字元號開始、歷朝歷代至今的書法珍品,不僅展示了中國古老的書法藝術,還形象地講訴了中國淵源流長的文字演化史。這裡有遠古象形文字“日、雲、山”等,有從十五萬個甲骨文字中選出的早、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字作品四幅,還有選自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竹簡文字。他強調說,“遼河碑林”在挑選作品時還嚴格把握這樣一條原則,即凡是以前入過碑刻的一律不選,所以在“遼河碑林”所看到的都是首次勒石鐫刻的。
  “遼河碑林”還有一大顯著特色,就是不因人廢文,也不因人入碑,只要是字好,不管是皇帝大臣,還是布衣百姓,不管是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還是功勛赫赫、名垂青史的千古偉人,都可以入選,否則一律免談;所以在“遼河碑林”即可以看到王羲之、蘇軾、懷素、黃庭堅、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郭沫若的墨寶珍品,也可以看到宋徽宗、慈禧、李鴻章、蔣介石以及張群的書法作品。因此,“遼河碑林”選的是真正的“書法名人”而非“名人書法”。故而,孔子後裔孔德成先生才為“遼河碑林”題詞道“中華第一碑林”。
  “遼河碑林”佔地面積和碑刻數量也是全國第一,這處碑林佔地七百三十畝,由碑展區、遊覽觀賞區和遊覽服務區三部分構成。其中碑展區有古代館、近代館、當代館、毛澤東書法館,還有歷代書聖巨匠作品碑展、名碑碑展、碑廊、碑牆等景點。碑林內的展館及其景觀均為仿古建築,其中,大門牌樓為六柱十一樓,取美國唐人街門樓、北京十三陵牌樓和雍正宮牌樓之精華,並用最好的金箔鑲制。遊覽區中心有人工湖、假山等景觀。
  地址:位於遼河三角洲的盤錦市“遼河碑林”的興建與落成

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


概述
  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位於大窪縣田莊台鎮境內,佔地面積大約10000平方米,是為紀念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殉國將士所修建的一處紀念性景區。
  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景區分為紀念牌坊、將士雕像、紀念浮雕和陳列室四個部分。
  紀念牌坊為漢白玉仿古式牌坊,上面朱紅的大字書寫著:“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左右一副紀念長聯,上聯為:甲午沉沉望中烽煙神州遠;下聯為:旌旗獵獵夢裡鐵馬遼水寒。遊人到此,無不仰頭長嘆,感慨萬千,既為陣亡將士的英靈祈禱,又為不堪回頭的歷史嘆息。
  將士雕像是魯迅美術學院設計、製造和安裝的。將士雕像高3.99米,形象逼真,才分體現了清軍將士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同仇敵愾、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將士雕像的腳下是1894年的中華帝國的版圖,它明確的昭示了帝國主義在那段歷史時期對我國主權和領土的破壞。每到此,那青色的花崗岩都會沉沉地壓在每個遊客的心頭。將士雕像后是殉國將士墓。墓前的青色石碑上正面書寫著:清軍之骨墓。背面書寫著:光緒乙末,帥自南來。抖抖旗舞,血戰世界。
  紀念浮雕也是魯迅美術學院設計、製造和安裝的。浮雕全長34.5米,高2.85米,共分為三大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日軍入侵中國燒、殺、搶、掠,引起清軍和百姓的強烈憤慨,清軍奮勇反抗,與百姓一起聯合抗倭的真實場面。紀念浮雕前兩尊鐵炮,仰天怒吼,仿佛不甘百年前的失敗,欲與入侵之敵拚死一戰。紀念浮雕后是市委副書記郭興文親筆提寫的《重修甲午末戰殉國將士骨墓記》,墓記寫道:“百歲已逝,千年更迭;硝煙漸遠,猶然神氣。......”
  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作為中日甲午末戰遺址群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于2002年8月峻工,對外開放,現已是我市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區


概述
  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鳥樂園南面是一望無際的葦海,西面和東面有萬畝稻田和坑塘溝渠。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遠離塵囂,森林參天,靜謐幽深,花香蝶自來,林幽鳥相投,優越的生態環境招引來200多種鳥類到這裡棲息繁衍。目前,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已有多個鳥類研究機構到這裡觀察研究。為了不打擾驚嚇這些可愛的精靈,更好地觀察了解這些鳥類的生活習性,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在林子的西北側修建了一座觀鳥樓,並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備置了高倍望遠鏡,通過它們就可以觀察到它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其樂融融的生活全景圖,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為了更好地觀察這些鳥類,與他們進行零接觸,我們還在林子的西南側挖了一處喂鳥池,定期向池裡投放它們喜歡吃的小魚小蝦,並在池旁修建了完全封閉的觀鳥廊。
  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清晨這些鳥兒一起外出覓食,傍晚結群而歸,數以萬計的各種鳥類在樹林的上空展翼盤旋,那情形、那情景猶為壯觀。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到這裡看到這一景觀時,不禁揮毫題詞:“美景天成”。在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鳥樂園的北面是一爿種植有機水果、有機蔬菜和各種林苗的生態園,也是省林科所在我集團的林木實驗基地。有機水果主要有梨、葡萄、紅棗。梨的品種為早酥、錦豐,葡萄為玫瑰香、瑰香怡、醉金香,有機蔬菜除青椒、茄子、白菜、羅卜等日常蔬菜以外,還有櫻桃番茄、迷你黃瓜、袖珍西瓜、四季草莓等特殊品種。這裡的水果蔬菜絕對是不上化肥,不打農藥的,絕對安全,百分百的有機食品,營養豐富,安全,健康。
  盤錦市自一九八四年成立以來,積極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向全市人民廣泛宣傳、普及自然保護區知識,以提高全民的自然保護意識和法律觀念;興辟了總面積達八萬公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先後投資一千余萬元,組建了自然保護區趙圈河管理站、東郭管理站、灘海管理站、成立了“盤錦市公安局自然保護區治安警察大隊”,組建了海上巡護隊伍,強化了保護區境內灘塗與海域的管理;出台了《遼河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如今,盤錦濕地生態平衡,鳥類棲息環境安寧,在此繁殖的鳥類種群明顯增多,遷徙過路鳥類的停留期也明顯增長了。世界珍禽黑嘴鷗一九九二年本區棲息繁殖數量為一千三百隻,一九九七年增加到二千一百五十隻。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已成為遼寧省的鳥類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珍稀鳥類繁殖馴養中心、水禽遷徙研究中心及國際黑嘴鷗研究基地。
  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區隸屬於遼寧省盤錦鼎翔集團,位於盤錦西郊,距盤錦火車站13公里,距盤錦港50公里;穿越場區的中新、石新公路與102、305國道和京沈高速公路相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公路、鐵路和海上運輸都十分方便。遼寧省盤錦鼎翔集團是集水稻種植與加工、橡塑機械製造、鍋爐及壓力容器生產、建築安裝、水產養殖、種子繁育、警犬馴養等多種產業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

盤錦紅海灘


概述
  位於遼河三角洲的盤錦市,有一處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海灘。在渤海之濱的這塊20多平方公里的濕地葦叢中,棲息著丹頂鶴、黑嘴鷗等236種鳥類。坐落在趙圈河鄉100平方公里的葦田濕地內。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依托,以舉世罕見的紅海灘、世界最大的蘆葦盪為背景,是一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遊系統。紅海灘風景區現已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完成了初期開發項目,包括遊客接待中心及紅海灘碼頭。遊客接待中心有賓館、餐廳、溫泉洗浴、會議室、多功能廳、清吧等設施,為現代三星級標準。一座別緻的生態型擬木式仿古建築,被面積達2.3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所掩映,湖島上錯落著7座小型別墅,內部裝飾均為四星級標準。人到其間,或者泛舟于碧波,或者垂釣于庭榭,都是一種全新的感受。紅海灘碼頭坐落在遼河三角洲的入海口處,距遊客接待中心18千米,是全國乃至全球惟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木結構、木樁基礎、承台式仿古建築群及純木製旅遊景點。該碼頭的"九曲廊橋"全長680米,由519根木樁支撐,自岸邊逶迤而行,直探進海中。木製平檯面積高達2000余平方米,由1998根木樁在灘地上傲然拔起,舒展地卧在波濤之上,餐廳、游廊、清吧、茶座錯落其間,潮起潮落時,衝擊出一派罕見的海上風光。別樣的海上休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碼頭現有遊船和快艇5艘,一次町載客百餘人。船行海上,不僅可以觀賞無數只海鳥穿梭于雲間天際的妙曼身影,亦可欣賞到燃透天涯的紅海灘。紅海灘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觀。海的滌盪與灘的積沉,是紅海灘得以存在的前提;鹼的滲透與鹽的浸潤,是紅海灘得以紅似朝霞的條件。紅海灘的確切出現時間無法考證,有學者稱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紅海灘。人們為溫飽而奔波的時候,叫她"紅草灘";人們需要用她休憩心靈的時候,叫她"紅地毯"。無論叫什麼,她總是一如既往地燃燒,火,紅,就是她生命的形式和內容。織就紅海灘的是一棵棵纖弱的鹼蓬草--即一種適宜在鹽鹼土質--也是惟一一種可以在鹽鹼土質上存活的草。她每年4月長出地面,初為嫩紅,漸次轉深,10月由紅變紫。她不要人撒種,無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鹽鹼鹵漬里,年復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陰荏苒中,釀造出一片片火紅的生命邑澤。六十年代的"瓜菜代"歲月,紅海灘也曾成為救命灘。灘邊的漁民村婦曾采來鹼蓬草的籽、葉和莖,摻著玉米面蒸出來紅草饃饃,幾乎拯救了一整代人。紅海灘是活的,始終追趕著海浪的蹤跡。灘塗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里延伸,紅海灘也就踩著它的足跡,一步步地走向海里。追隨紅海灘,也就追隨了生機與希望。
盤錦紅海灘聯繫方式
  地址:遼寧省鞍山市盤錦趙圈河鄉100平方公里的葦田濕地內。
  電話:
  郵編:110000
盤錦紅海灘投訴電話
  盤錦市旅遊投訴電話:0427-2812499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家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盤錦紅海灘景區榮譽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盤錦紅海灘門票價格
  20元
盤錦紅海灘節慶活動
  盤錦紅海灘觀賞會
盤錦紅海灘開放時間
  8:30~17:00
盤錦紅海灘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月至月,是最佳旅遊季節。屬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是:年平均氣溫℃,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毫米,無霜期日。
  每到9月觀賞“紅海灘”的最佳季節。
盤錦紅海灘特別提醒
  飛鳥。據介紹紅海灘的每年3月鳥特別多。這個時候也有一些。
盤錦紅海灘美食
  鞍山的飲食文化底蘊豐厚,南北佳餚匯聚此地,川、粵、遼、魯等菜系都得以弘揚,足以讓遊客們大飽口福。
  比較有特色的要數海城餡餅,起源於清末,為北方佳餚。具有選料考究、皮薄餡大、外焦里嫩、油而不膩的特點。
盤錦紅海灘住宿
  鞍山有各種類型的酒店供旅遊者選擇。有星級酒店:鞍山國際大酒店、五環大酒店、鞍山天河賓館、鐵東賓館等,也有適合大眾的普通酒店:天座賓館。而青年旅舍尤其適合背包族和喜愛旅遊的朋友們。
盤錦紅海灘購物
  鞍山周邊的專業市場很多,如:海城的西柳服裝城、南台箱包市場、遼陽佟二堡皮件市場等,那裡繁多的品牌、低廉的價格常常會令你震撼不已。但便宜沒好貨,此話一點不假,在這種地方只能買些“低值易耗”的小商品,尤其是外地遊客,最好還是不要因“低價”而在此購買大件和貴重物品,否則質量和售后服務難保。
盤錦紅海灘交通
  盤錦有專線車前往紅海灘。從盤錦乘長途汽車到瀋陽(半小時一班)、鞍山(每小時一班),均為3個小時。

盤錦


概述
    遼寧省盤錦市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省轄市。位於遼河沖積平原的最南端,地理坐標在北緯40°41′---41°27′,東經121°31′---122°28′之間。西、北鄰錦州,東界鞍山,南臨渤海遼東灣。轄興隆台、雙檯子兩區和大窪、盤山兩縣。區域面積4071平方公里,總人口120.8萬。盤錦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委分明,年平均氣溫8.6℃,無霜期170天,年平均降雨量627毫米,年日照時間在2700小時以上。
    盤錦,地勢平坦,景觀獨特,資源豐富,可謂物華天寶,被稱作美麗、富饒的遼河金三角。這裡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油氣儲量占全國已探明的總儲量的10%,是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所在地,也是全國最大、世界第四大特種油生產基地。境內有連片水田、灘塗等資源,是遼寧省重要的商品糧、優質大米和水產品基地。有世界第一大葦田,是重要的造紙、建材原料基地。
 
   盤錦自然景觀比較優美,可謂特色天成。平原地貌、稻田、葦海、草原、井架、紅海灘、珍稀鳥類與河流交織成美麗壯觀的圖畫,使這裡成為旅遊觀光、回歸大自然的理想之地。盤錦人文景觀別具一格,可謂人文薈萃。這塊土地曾孕育了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他的祖塋以及他親手創辦的新民小學遺址都在盤錦境內。已經竣?quot;遼河碑林是全國唯一的通代碑林。盤錦的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即將竣工的京沈(北京---瀋陽)高迅公路、正在建設中的盤海(盤錦---海城)高迅公路和秦沈(秦皇島---瀋陽)高速鐵路均從境內穿過。盤錦,將成為遼寧的重要交通樞紐。 
 
    豐富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區位優勢,為盤錦告別南大荒的歷史,進而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庶、環境優美的新型石油化工城市和魚米之鄉奠定了基礎。1984年建市以來,沐浴著偉大祖國改革開放的春風,盤錦人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圍繞加快油氣、農業等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譜寫了一曲曲富民強市的新篇章,推動了整個地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到1999年底,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51.5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絕對額在全省14個市中居第四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萬元,居全省各市之首,列全國第7位,是全國36個率選進入小康行列的城市之一。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350元,列全省第2位,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495元,列全省第一位。城鄉居民儲蓄人均1.2萬元。農業五色工程(以水稻生產為主的綠色工程,以水產養殖為主的藍色工程,以水果栽培為主的紅色工程,以大棚菜為主的白色工程,以黃牛飼養為主的黃色工程)產為化進程加快,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糧食年總產量由建市初的63.7萬噸增加到89.2萬噸。水產品年總產量超過15萬噸。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壯大,全市初步建成了天河,渤海、興隆三個工業區,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為主要支柱的產業基礎和工業體系,在全國工業500強中,盤錦已有遼可油田、遼寧華錦化工集團躋身其中。第三產業和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對,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結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服務輻射功能不斷增強。兩縣均已建成電話縣。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人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精神風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區號: 0427
郵編: 124000
面積:4071平方公里
人口:120.8萬
交通
盤錦的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即將竣工的京沈(北京---瀋陽)高迅公路、正在建設中的盤海(盤錦---海城)高迅公路和秦沈(秦皇島---瀋陽)高速鐵路均從境內穿過。盤錦,將成為遼寧的重要交通樞紐。
 
最佳旅遊時間
氣候特點是:寒冷期長、平原風大、東濕西干、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氣候各具特色。
春季(3~5月):主要氣候特點是回暖較快,風大幹旱。
夏季(6~8月):主要氣候特點是雨量充沛,高溫潮濕。
秋季(9~10月):主要氣候特點是雨量驟減,氣溫速降。
冬季(11~2月):主要氣候特點是氣候乾冷,為期漫長。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氣候各具特色
 
節日
盤錦紅海灘觀賞會
盤錦紅海灘觀賞會從2001年9月在盤錦的大窪縣雙檯子河口舉行,是遼寧金秋國際旅遊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到9月觀賞“紅海灘”的最佳季節,八方遊客紛至沓來、雲集盤錦,以求一睹“紅海灘”的壯麗與浩蕩。
“紅海灘”是由生成在遼東灣灘塗上的大片“鹼蓬萊”形成的,這種植物在每年四五月份長出地面,至九十月間便慢慢地由綠變紅、由紅變紫,象一幅巨大的猩紅色的地毯鋪展在延綿豐余華里的平闊海灘上,蔚為狀觀。
這種“紅海灘”只在盤錦的沿海灘塗出現,其他沿海地區尚未發現,而“鹼蓬萊”在其他地區甚至盤錦境內其他地方也有生長,卻不像這裡的變紅變紫。因此,盤錦“紅海灘”堪稱“自然之謎”、“世界奇觀”。
“紅海灘”一帶還棲息著230多種鳥類,其中有丹頂鶴、黑嘴鷗等國家一、二類珍稀野生保護動物三十多種,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神奇的“紙海灘”已被列為“遼寧五十佳景”之一,成為遼寧省旅遊局對外整體推出的國際旅遊精品。
“紅海灘”的景觀特色及旅遊價值得到了旅遊界人士的高度評價,並被專家學者划為高級旅遊資源。但是紅海灘的生態保護狀態令人堪憂,目前,專家們正在規劃建設遼河三角洲生態旅遊區,保持適度開發,保持生態平衡,使盤錦紅海灘日後成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旅遊區。

平頂山慘案遺址


概述
  1932年9月15日,以梁聚夫為首的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約1200人途徑平頂山攻打撫順,在平頂山燒毀日軍的配給店,途中又襲擊了日軍楊柏堡采炭所,並放火燒毀了采炭所。
  9月16日,日本憲兵隊和守備隊伍共194人,分乘4輛卡車,到達平頂山,武裝包圍了平頂山的村莊。平頂山居住的主要是撫順煤礦的工人及其親屬。日本侵略者用刺刀威逼全村男女老少來到平頂山南端的草坪上。人群剛剛站定,日軍的6挺機槍頓時由南向北瘋狂地掃射過來,不一會兒,就有300餘人慘死在槍口下,倒在血泊里。與此同時,日本侵略者燒掉了全村700多座房子和村民的財產。為了掩蓋罪行,消贓滅跡,他們用汽油燒毀了遺體、用炸藥炸毀山崖,壓埋了這些屍體。從此,平頂山就變成了一座人骨堆積的荒山。這就是轟動世界的“平頂山慘案”。
  現在其遺址上建立了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
    交通:從撫順火車站(南站)乘6路公交車可達。 門票:10元

元帥林國家森林公園


概述
  元帥林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東部撫順市的東北部,地處大夥房水庫東北岸張作霖空墓陵區。1992年7月經林業部批准建立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10.44萬畝。
  公園處於渾河、蘇子河交匯處,薩爾滸山北側鐵背山對面。園內林木繁密,薩爾滸山山勢奇特,蘇子河、渾河和薩爾滸河從園區周圍流過,大夥房水庫碧波蕩漾,使公園顯出一派山青水秀、幽雅宜人的景色。園內還陳設有明清兩代的石刻藝術品和影壁浮雕數十件,雕工精巧,造型生動,不遠處還留有罕王行宮遺址等古跡,使公園成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兼存的森林旅遊勝地。附近的薩爾滸山也是著名的遊覽地,山上有金代古城遺址、乾隆為紀念薩爾滸山戰役而立的石碑等多處文物古跡,與公園的景緻相互映襯。
  公園已有初步旅遊接待設施,今後還將修建清代軍史館,重建罕王行宮,興建遊覽山道、空中索道、人工瀑布、樓閣亭台等景觀與設施,交開設賓館、飯店、餐廳、草坪舞場、游泳池等接待和娛樂設施。
  公園的交通發達,有鐵路和公路從附近經過,可順利抵達瀋陽、撫順、遼陽、本溪、鐵嶺、通化等地。
    交通的選擇有公路和鐵路,公路從撫順走202國道,在營盤附近,而鐵路是從撫順坐瀋吉線火車在營盤站下車即是!交通方便 
 

薩爾滸


概述
  撫順市薩爾滸風景名勝是一家全國較大的風景區,總面積268平方公頃,共八大遊覽區, 交通十分便捷, 這裡山青,水碧,洞古,石奇, 于粗獷、暢闊中見雄, 秀, 幽,奇,即有雲山淡淡、煙水悠悠的湖泊水鄉風貌, 又具峰巒疊嶂,溪谷縱橫的山嶽景觀特點,更具得天獨厚的明清歷史文化內涵。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 我們以著名的大火房水庫110平方公里的水面, 和薩爾滸風景名勝為依托, 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高起點, 高標準開發撫順市薩爾滸風景名勝區“來得戶旅遊度假區”,把該區建設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集旅遊度假, 餐飲, 會議,商貿, 科學文化娛樂為一體的遼東山嶽湖泊旅遊度假勝地。   
  可以做火車到撫順南站,過馬路到撫順百貨大樓正門做11路車(自動投幣1元)終點下車,終點站叫“新太河”,到車站可以看到大夥房水庫的壩,到時有計程車、三輪車都可以到薩爾滸風景區,大約5元錢左右!

元帥陵


概述
  元帥陵是奉系軍閥張作林的陵園。位於撫順縣東部,瀋吉線鐵背山站附近。1929年5月動工興建,1931年“9·18”事變后輟工。陵園內陳列的明清兩代漢白玉石刻藝術品甚為精美。石人,石馬,石獅子,石駱駝造型生動,精巧逼真。刻有虎,鹿,花,鳥的影壁浮雕層次分明,構思嚴謹,做工精細。

猴石森林公園


概述
  猴石森林公園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西南部,其地貌屬長白山系龍崗余脈的延伸部分,受第四季冰川的作用形成了起伏連綿挺拔峻峭的冰川地貌景觀。總面積1935公頃,坡度10--36度,平均海拔520米,最高峰962米,年平均溫度7攝氏度。猴石距撫順124公里,距瀋陽189公里。 
  猴石森林公園位於新賓縣夏營子鎮趙家林場,在新賓縣城正西偏南60 公里處。從撫順市坐往新賓的長途汽車在木奇鎮下車,再坐當地的個體小車前往。

中華寺


概述
  相傳唐朝初年宰相魏徵,為鞏固大唐天下,在東北靈山上建廟,起名“靈山寺”以鎮龍脈。后靈山寺第四代僧人海順法師養“中蟒”、“華蟒”兩條巨蟒,從此中華寺地區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到清初時,靈山寺改名“中華寺。是沈撫地區新興的宗教旅遊聖地。
  電話:4061333

蘇子河漂流


概述
  蘇子河漂流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境內的蘇子河中段,距市區90余公里,乘車經202國道和東南公路僅1小時就可以到達。坐在船筏上沿途可欣賞到冰湖溝、望石谷、石龍峽、望松台、奇峰山、卧龍嶺、怪石涯、萬古峽、刺激關等景觀。漂流段全長13公里,漂流全程近3小時。
  地址:新賓縣
  電話:5159192

渾河源森林公園


概述
  渾河源森林公園位於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灣甸子鎮,總面積8240公頃,是遼寧“母親河”渾河的源頭所在。主要旅遊景點有:后樓 、 望塔、渾河源頭、二頂子   望塔、滑雪場、狩獵場、小沙河科研示範林、沙盤室和動物標本室等。
  園內秀色可餐,滿山皆綠、處處是寶,是東北三寶“人蔘、貂皮、鹿茸角”的產地,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人們旅遊、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
  省級森林公園
  地址:清原縣灣甸子
  電話:3480001

大夥房水庫


概述
     遼寧省最大水庫。以防洪、灌溉和城市工業用水為主,兼顧發電和養殖。位於撫順市東郊渾河中游,1958年建成,因庫區原有大夥房村得名。水庫狹長,面積110平方公里,總庫容22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5437平方公里。壩長1695米,最大壩高49米。最大泄洪量5000立方米/秒。灌溉面積8.6萬公頃,裝機容量3.2萬千瓦,年均發電5600萬度。魚類養殖規模較大。庫區南北,林木繁茂。沈吉鐵路橫穿北岸。山麓庫濱建療養所多處,鐵背山附近有元帥林(張作霖墓),庫中有小青島,山色湖光,交碧融翠,為遊覽勝地。 水庫地址是著名的薩爾滸戰役遺址,薩爾滸戰役是集中使用兵力、選擇有利的戰場和戰機,連續作戰、速戰速決、各個擊破,在戰略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在戰鬥中,充分顯示了努爾哈赤機動靈活的指揮才能和后金將士的勇猛戰鬥作風,在五天之內,在三個地點進行了三次大戰,戰鬥前部署周密,戰鬥中勇敢頑強,戰鬥結束后迅速脫離戰場,立即投入新的戰鬥。結果,后金大勝,明軍慘敗。這次戰鬥對雙方都是十分關鍵的一仗,從此,明朝的力量大衰,它阻礙女真各部統一發展的政策徹底失敗,不得不由進攻轉入防禦;后金的力量大增,它的政治野心和掠奪財富的慾望隨之增長,由防禦轉入了進攻。

清永陵


概述
  永陵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起連山腳下,是努爾哈赤遠祖,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叔父的陵園,可稱的上是清代皇家的祖墳。始建於1598年,清天聰8 年(1634年)稱興京陵,順治16年(1659年)尊為永陵。永陵是著名的清初關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座落在瀋陽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群。它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優秀傳統和滿族藝術風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交通:乘撫順汽車往新賓的長途汽車在永陵下車。

赫圖阿拉城


概述
  在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蘇子河南岸,有一座古地依山而建。雖然早在三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知道這是后金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但它真正為世人所熟知,卻是在最近幾年被重新修 建,逐漸恢復歷史原貌之後。
  “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平頂的山崗。而事實上,它卻也建在橫崗之上。“瀠洄千曲水,盤迭百重山”,手扶古城牆垛口,極目遠眺,你不難想象當年康熙皇帝東巡祭祖時來此的那種心境。赫圖阿拉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其中位於城北的“汗宮大衙門”是全城的“心臟”所在。它欲稱金鸞殿,又叫尊號台,是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稱汗”的地方。置身其間,但見八角飛檐衝天而起,御座、御案閃閃生輝,氣勢輝宏。另有兩處景緻讓人拍手稱奇:殿左側斷崖處有一深潭,面闊水幽,荷花爭艷;殿右側陡坡下是一池塘,清水粼粼,魚蝦競游,名曰“神龍二目”。
  內城中部地勢低窪,形若盆地,有全城唯一的飲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因傳現在井下之木板框仍是當年努爾哈赤時所為,故名“罕王井”。赫圖阿拉城西南角建有普覺寺,即關帝廟。寺內雕塑生動,貼金彩繪,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每年農曆四月十八廟會之日,各地進香者、朝拜者如潮水湧來,蔚為壯觀。
  出赫圖阿拉城東行約二百米,山崗上有兩處建築群古樸典雅、莊嚴肅穆。這就是被合稱為“皇寺”的地藏寺和顯佑宮。地藏寺是滿族人民最早修建的寺院,一度為遼東佛教名勝之地,曾紅火近三百年。至今,寺內香火仍長年縈繞。鐘鼓之聲不絕於耳。顯佑宮亦是滿族人民最早接受漢族文化中道教文化的實物力證。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每遇戰事或重大活動之前,都要入宮進香,祈求神明保佑。宮內有神奇榆樹一株,已歷四百年風雨,仍生機盎然。現在,這兩處建築群已和山下的赫城湖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新興的“滿族風情園”中最獨特的人文景觀。
  人們追憶歷史上輝煌的后金第一都城,但卻更喜歡現在古樸自然的老城。因為,雖然城內的古建築都是按歷史原貌恢復,但其中畢竟有了許多鮮活有趣的景緻。比如滿族舞蹈、婚俗表演,比如農家小院滿族飲食,無一不體現出濃郁的滿鄉風情。 
  交通:撫順汽車往新賓的長途汽車途徑赫圖阿拉城址。

皇家極地海洋世界


概述
  2005年,馬來西來建榮國際集團投資10億元,全力開發皇家極地海洋世界大型旅遊項目,項目規劃用地500畝,包括極地海洋館、遊艇碼頭、產權式度假酒店、會所、房地產開發等。
  皇家極地海洋世界位於沈撫交界的高灣經濟區,距瀋陽植物園南門7公里。這裡彙集了眾多引人入勝的瀏覽項目:珍奇的極地動物區、四大主題海底隧道、全國首家大型海獸互動餵食區、海豚表演館、熱帶雨林區、科普區、趣味驚險的兒童嬉水樂區、特色美食街、精品店、建成后的皇家海洋極地世界將成為目前國內面積最大、項目最全的極地海洋館。
  地址:高灣經濟區(瀋陽植物園南門以東7公里)
  電話:0413-6118888  6118899
  網址: WWW.ROYALOC.COM

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


概述
  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坐落於長白山老龍崗余脈南麓,位於撫順東南52公里處的后安鎮境內。園區佔地面積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31米,因高山之巔有三塊巨石相依相擁直入雲端而揚名。
  景區集雄、險、奇、峻、雅、幽、清于一體,森林覆蓋率高達92%,素有“天然物種基因庫” 、“北方溫帶雨林”、和“中國地方名山”之美譽。主要景點以巍巍的三塊石,峻峭的仙人台,飛鳴的白龍潭瀑布,聖潔的天女木蘭,神奇的鴿子洞等靚為壯觀 ;這裡還是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 
  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是領略自然的天堂、原始生態的家園,紅色之旅、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到大自然中去,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歡迎您!
  國家級森林公園   地址:撫順縣后安鎮
  電話:0413- 4041018

撫順戰犯管理所陳列館


概述
  撫順戰犯管理所陳列館位於撫順市新撫區寧遠街高爾山下,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原為“遼東第三監獄”,1950年6月成為一所改造國內外戰犯的監獄。這裡從1950年7月至1975年3月,先後關押975名日本侵華戰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等71名偽滿洲國戰犯,354名國民黨戰犯,把他們改造教育成為新人。
  1987年在全面整修的基礎上,設置了包括“改造日本戰犯”、“改造末代皇帝溥儀”、“戰犯生活區、監室及勞動場所”三部分的撫順戰犯管理所陳列館,還辟有“體驗戰犯改造生活”特殊旅遊項目。
  交通:從撫順火車站(南站)乘9路公交車可達。 門票:20元

紅河峽谷


概述
紅河峽谷漂流是清原紅河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一部分,距縣城20公里,距撫順市100公里,距瀋陽市150公里。經過兩年開山鑿石,鋪路架橋,在連綿起伏崇山峻嶺中硬是開出一條路來。起點在峽谷源頭沙河屯下水后,在25公里長的峽谷中部按國家AAAA級標準建起服務區,修建了上岸碼頭、更衣間、沐浴室、鍋爐房、餐廳、住宅、休息室、購物中心等,為遊客提供周到服務。
  紅河漂流全長12.8公里,漂流時間約兩小時左右,漂流區一派原始景象,兩岸高山峽谷,森林茂密,連綿起伏,奇石疊峰聳立,山珍野禽隨處可見。漂流區河寬20-50米寬不等,平均水深1米左右,落差適中,有緩段和急流段各20個。緩段悠閑自在,急流段有驚無險,河水清澈順山勢而下,千迴百轉,曲徑通幽,風景極其獨特,是我國北方罕見的天然漂流場所,人稱「中國北方第一漂」。漂流期從5月20日開漂到「十一」黃金周過後停業。
  紅河峽谷漂流是久居大城市的人們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到此漂流將給您帶來悠閑、驚險、神奇的健身樂趣。峽谷內天工雕琢的「迎客壁」「雞冠岩」「雙龍艄」「獸山奔海」「雙乳峰」「滴水壺瀑布」「雷劈岩」「和平灘」「白石灣」「變色河」「回水渦」「小龍門」,大自然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林內300多種動植物竟相繁衍,和諧共存,生機盎然,風情萬種的原始風貌,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地址:清原縣三十道河
  電話:0413-3029169
交通路線:
  瀋陽--清原:清原距離瀋陽150公里。經「沈撫高速公路」到達撫順,在撫順經過河堤路過橋向北,上國道202可直接到達清原縣城;個人可乘坐長途公共汽車直接到達清原(票價:25元),乘坐火車僅11元就可以到達清原,當日可往返
  長春--清原:長春長途汽車南站每日早9點有直達清原汽車(票價:40元),自駕車可從長春出發,經國道202至梅河口后,向西行約70公里到達清原滿族自治縣城,漂流后當日可往返。

赫圖阿拉


概述
赫圖阿拉是滿語,漢譯為橫崗。橫崗之上就是著名的清代第一城——赫圖阿拉城。 赫圖阿拉城分內外兩城,方圓十里,內城建於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外城建於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內城主要住著努爾哈赤的眷屬、親戚,外城住著他的精銳部隊,全城居住兩萬餘戶,計十萬多人。當年的赫圖阿拉外城,建有點將台、校場、倉廒區和製造弓箭、鎧甲的烘爐,這裡主要是努爾哈赤演練兵馬、囤積糧草、製造武器、駐紮部隊的地方。內城則是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內城方圓一點五公里,設東、東南、北、南四門。城內地勢是南高北低,四周是土石築的城垣。這裡不僅建有尊號台,即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金鑾殿,又稱汗宮大衙門。還建有八旗衙門、駙馬府、關帝廟、城隍廟、地藏寺和顯佑宮。清王朝入關進京后,又在這裡興建了守尉衙門、理事通判衙門、啟運書院、文廟、諸閣祠等。當年的赫圖阿拉內城,建築輝煌,文化昌盛,十萬金戈鐵馬穿行於此,十里商賈鬧市熱鬧非凡,而城中那口被人稱為「千軍萬馬飲不干」的啟運井,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赫圖阿拉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居之地。1438年,建州衛首領李滿柱率部遷居這裡,兩年後,努爾哈赤的六世叔祖凡察、五世祖董山也率建州全衛300余戶由阿木河輾轉來這裡與李滿柱匯合,從此這裡便成了女真人的棲息之地。在努爾哈赤出生之前,這裡已經成為其祖父覺昌安的山寨。1559年,努爾哈赤生於該城。1616年,努爾哈赤在這裡創建了史稱后金的大金國,登基稱汗,從此開始了統一東北女真的大業。在煙囪山下,在蘇子河畔,這座在16世紀初葉崛起的都城,便成為后金政權發號施令的政治舞台,努爾哈赤及其八旗貝勒大臣在這裡制定了一系列適國情、順民意的政策,發展軍事工業,注重農副業生產,使后金政權在政治上、經濟上迅速發展壯大,為其統一女真各部、進軍中原、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歷史古都,卻毀於本世紀初在中國土地上爆發的日、俄戰爭。1963年,赫圖阿拉城作為滿族的歷史古城,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政府逐年投放資金,進行管理和修繕,使這座古老的城池恢復了歷史原貌,成為遼寧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國家4A級景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新賓永陵鎮
  電話:0413-5170024

雷鋒紀念館


概述
  雷鋒紀念館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佔地56,700平方米。1964年建館,1992年曾進行過改建。主要烈士紀念建築物有雷鋒紀念碑、雷鋒塑像、雷鋒墓和雷鋒事跡陳列館。藏有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手跡和雷鋒遺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
  雷鋒紀念館設施先進,環境幽美,是宣傳雷鋒研究雷鋒,紀念雷鋒的活動中心。 雷鋒紀念館是全國首批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在市區西部的望花區區中心地帶,從瀋陽坐到撫順的長途班車可在望花區的七百下車,向南步行既到,車票7元。如在撫順市中心火車南站可坐到望花區的公交車前往,車次非常之多,車票1元。

撫順


概述
   撫順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以煤炭資源豐富而著稱,有“煤都”之稱。境內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是遼寧省重要的林區之一。主要旅遊景點有雷鋒紀念館、薩爾滸風景區、永陵等。
郵編:113006
行政區劃代碼:210421
區號:0413
概況:撫順縣總面積2314.7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撫順市順城區新城路(中段)20-3號。
區劃:撫順縣轄轄4個鎮、6個鄉、2個民族鄉:石文鎮、后安鎮、章黨鎮、哈達鎮、馬圈子鄉、上馬鄉、救兵鄉、峽河鄉、海浪鄉、拉古滿族鄉、蘭山鄉、湯圖滿族鄉。 
交通
鐵路:
    撫順有兩個火車站。撫順線上的撫順火車站,俗稱“南站”,有始發北京的夕發朝至空調快速列車,瀋吉線上的撫順城站,俗稱“北站”,以途經車為主。
撫順站列車時刻表
車次 開車時刻  終到站 到達時刻
K96   2120      北京 (2)0831
K215  0152      圖們     1557
K216  0023      北京      1216
4223  1908      圖們 (2)1020
4224  0836      大連      1534
4233  0049      吉林      0745
4234  2349      大連 (2)0633
撫順城站列車時刻表
車次 開車時刻  終到站 到達時刻
K673   2313      通化 (2)0605
K674   0143      大連 0818
1367   0309      吉林 0958
1368  0230      寧波 (2)1032
1407  0407      通化 1011
1408  0055      青島 2151
2223  0641      吉林 1308
2224  2137      天津 (2)0819
4223  1917      圖們 (2)1020
4224  0827      大連 1534
4233  0056      吉林 0745
4234  2336      大連(2)0633
4239   2045      吉林(2)0602
4240   0503      瀋陽 0612
4263   1133      泉陽 2153
4264   1650      丹東 2248
K673   2313 20605K674   0143 08181367   0309 09581368 0230 210321407 0407 10111408 0055 21512223 0641 13082224 2137 208194223 1917 210204224 0827 15344233 0056 07454234 2336 206334239   2045 206024240   0503 06124263   1133 21534264   1650 2248
公路:
    與兩個火車站相銜接,撫順也有兩個汽車站,北站在撫順城西路,南站在新撫區東一路3號,問訊電話:7672775。從撫順走沈撫高速公路到瀋陽,僅需半個多小時,從5:00--19:00,5分鐘一班,票價7元。撫順南站到清朝開國之地——新賓,7:30--16:30,半小時一班,3.5小時車程,票價16元。
撫順汽車南站班車時刻表
目的地
發車時間
車程
票價
大連
8:00、9:00
6
75
鞍山
7:20、8:30、9:30、14:00、15:00、16:00
2.5
19
本溪
7:20、8:30、9:30、13:50、15:10
2
12
丹東
8:10
5
34
錦州
8:30、10:00
6
34
盤錦
7:20
3.5
23
營口
7:10、8:20、13:20
3.5
26
遼陽
7:00—15:00,1小時1班
2
14
最佳旅遊時間
  屬北溫帶季節性大陸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750--850毫米,在無霜期150天左右。

首山


概述
  挺拔秀立的首山位於古城東北,介於古城與海濱之間,距古城2.5公里,因形似人首而得名。她險峻且旖旎,威武而可親,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為遊人所傾慕。
  首山中峰建築有古烽火台一座,直徑13米,高7米,雄居山巔,是古代傳報軍情的設施。此台為明代所建,系空心台,青磚砌就,雖經數百年的風風雨雨,仍巍然屹立,像飽經滄桑的老人,注視著古城榮辱興衰,又似向人們述說著古城那烽火連天的歲月,激勵人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壯志豪情。
  "三首雲冠"、"三首懸流"、"朝霞賞春"古時列入興城八景。"三首並立"、"美人卧睡"天然自成。這使人們在仰慕嚮往首山之餘,又倍感幾分神秘。
  首山俊美多姿,遠望象一位仰卧著的少女,渾身都充滿了秀氣。每當輕雲落靄繚繞雲峰時,就會出現"三首雲冠"佳景。雲霧漫漫似白紗飄飄然然,若有若無,峰巒時隱時現,分外妖嬈,就象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古人曾給她起個響亮的名字----"三首雲冠",並定為興城八景之首。

祖氏石坊


概述
  古城內延輝矗立著兩座宏偉壯觀的石坊。這兩座石雕藝術的瑰寶,猶如一首凝固的音樂,其優美的旋律時刻迴蕩在古城內外,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兩座石坊相距85米。居南的一座是祖大壽于崇禎四年為標榜自己盡忠保主有功而立的,名為"祖大壽石坊"。上刻"忠貞膽智"、下書"四世元戎少傅"的橫額,背面橫書"廓清之烈"。此坊為灰白色花崗岩所造(該坊曾因妨礙交通,1972年經省有關部門批准予以拆除,1988年又將石坊復立)。居北的一座是"祖大樂石坊"。祖大樂於崇禎十一年,為顯赫揚威、宣揚自己功世高重而立的。此坊為赫色岩石所造。石坊正面橫匾題為"登壇駿烈",楹聯為:"桓糾興歌國依干城之重;絲綸錫寵朝隆銘鼎這褒"。背面橫匾為"亢勛初錫",楹聯為:"松檟如新慶善培于四海;琳琅有赫賁永譽于千秋"。這兩座石坊全部是用陽文刻的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這雖與現實中二人叛明降清形成一種莫大的諷刺,但其藝術價值卻不容泯滅。那一筆一劃、一刀一式,都凝聚著勞動人民辛勤的血汗。兩座石坊造型大體相同,都是四柱三間五樓式,單檐廡殿頂。兩側柱下蹲大小石獅兩對,造型生動逼真,弓背昂首雙雙微作互相欲視之態。這些石獅子,當地人們都把它看成遇難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徵。幾百年來,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幼都聚擁在石獅旁,以求摸獅消災、祛病。因為以前就流傳下來一個風俗,誰摸到石獅子的哪一部位,自己身體中那部位的疾病就會痊愈。祖氏二人為堂兄弟,祖氏"四世元戎少傅,世襲遼東督都",祖大樂還是東晉名將祖逖之後。在明清寧遠戰役時,都是明朝將袁崇煥的部將,並立下許多戰功。明思宗朱由儉默許祖氏兄弟自行建立了兩座石坊,以示嘉獎。但後來,他們二人貪生怕死。叛明投清。乾隆皇帝東巡駐蹕遠時,看了祖氏兄弟的石坊后,曾寫詩譏諷祖氏兄弟。詩云:
  燧謹寒更烽候朝,
  鳩工何暇尚逍遙。
  若非華表留名姓,
  誰識元戎事兩朝。

郜家住宅


概述
  郜家住宅位於興城市古城內東南隅,是古城內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國時期建築,始建於1926年,其主人郜汝廉,曾任張學良的中將參謀長,奉軍中將師長。1928年卸甲回鄉后定居此處。郜家住宅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75平方米,分住宅與花園兩部分。西院為住宅,分兩進院落。具有典型近代東北地區上等官紳宅院的建築風格。

督師府


概述
  督師府位於興城古城春和街路北。明天啟年間,督師袁崇煥在遼遠衛衙署的基礎上進行維修增建,形成了遼東軍事指揮機關--督師薊遼府,俗稱督師府。袁崇煥遇難后,明朝延共任命了十一位薊遼的總督,他們有的曾在此辦公,明朝最後一員守將吳三桂就駐紮在這裡。督師府佔地面積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多平方米,總體布局分三路,有大小主體建築十多個,有府門、大堂、六科科房、內衙、內花園、寅賓館、副將署、監所、獄吏舍等。
  根據歷史學家和古建築學家的意見,薊遼督師府的復建採用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其建築既有欣賞性,又有文化內涵,能給人以強烈震撼。督師府于2002年7月26日舉行奠基儀式,至2003年11月主體建築完工,預計于2005年開始接待遊客。

明代一條街


概述
  明代一條街即延輝街,國家重點文保護單位——祖氏石坊建於此。明代一條街自1984年至1987年修復。街面上共有商號店鋪120余家。店鋪的建築風格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築格局和樣式,整街建築有200多間,3萬多平方米。現今,明代一條街是興城市政府設立於此的“步行街”。徜徉在明代一條街上,你可感受到古樸典雅的濃郁氣息,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來一趟興城捎回幾件特色產品,也是十分愜意的事情,明代一條街會滿足您的旅遊購物願望。

周家住宅


概述
  周家住宅位於古城延輝門裡西側,建於民國初年,有正房7間、左右廂房各3間、門房6間,其主人叫周永吉,是古城內富庶大戶。周家住宅的建築結構為出梁抱柱,清磚所砌,是現今保存完好的具有遼西傳統特色的囤頂民宅四合院,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囤頂房屋的屋頂略成弧形,前後稍低、中央稍高,房屋左右兩側山牆凸出於屋頂,凸出部分被砌成弧形。這是興城古城內的“囤頂”房屋。據考證,這些“囤頂”房屋至少建在清朝中葉,而今,像興城這樣在一個古城牆包圍的區域內還存在如此眾多的囤頂房屋,在全國當屬獨一無二。
  興城古城在歷史上有著十分集中的囤頂房屋建築群,這也是古城民居的一大特色。囤頂的排水效果較平頂好,還可以防禦風沙。興城古城地處遼西,歷史上城內的民居建成“囤頂”式,與氣候條件有關,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種體現。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魁星樓


概述
  魁星樓位於古城東南角台上,樓兩層,八面八角,建築精良,內有魁星像一尊,頭部像鬼,青臉紅髮,一腳向後翹起,一手捧斗,一手執筆,猶如用筆點中應試人的姓名,就是古書中說的“魁星點狀元”。今天的魁星樓融合了現代的聲光技術,賦予了魁星傳說中生動的形象。遊人只要按動按鈕,“魁星”就會上下舞動手中的神筆,讓遊客體會到時“魁星點狀元”傳說的真諦。魁星又名魁神,傳說他主宰誰能考中狀元。興城古城魁星樓因其地理位置被譽為“關外第一魁星樓”。

興城溫泉


概述
       位於興成鐵路療養院北院內,建於1920年。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整個別墅以興城溫泉中最大的一穴"天井"為中心,建有門廳、前廳、后廳等三套院。
  古稱湯泉,位於興城東南的溫泉街,距興海浴場僅數里。早在遼、金時代,就享有盛譽。明代曾在溫泉修建"致爽亭 ",以備達官貴人淋浴和遊樂觀賞。清代曾在湯泉寺內分設男女浴池,為人們治療各種疾病。興城溫泉的泉水,無色無臭,清澈透明,水溫達70℃。泉水中含有 鉀、鈉、鈣、鎂、硫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放射性元素氡,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對風濕性關節炎、胃病、大骨節病、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婦科病、外科手術恢復 等十幾種慢性病,均有很高的療效。興城溫泉水儲量相當豐富,共有4穴,12眼,日涌水量可達3000噸,現開採量2,000噸/日。
交通
乘車路線
火車:在興城停靠 1545/1548 哈爾濱—德州
1469/1472哈爾濱—徐州
2223 天津—吉林
1034/1035金華西—瀋陽北
1228/1229上海—阜新
2224 吉林—天津
汽車:
長途汽車發車時間表
興城--北京    7.10   9.10(高速)   18.30(普客)
興城--瀋陽   8.00   10.00   12.00   13.20
興城--大連   9.30
興城--營口鮁魚圈   12.00
興城--鞍山   10.00
興城--盤錦   7.30   14.30
興城--朝陽   8.40
   興城--喀左   10.40
興城--錦州   首發6.10(后每20分鐘一趟)
興城--建昌   首發5.40(后每60分鐘一趟)

興城文廟


概述
  興城文廟,亦稱孔廟。位於古城東南隅,始建於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與古城同齡。
  文廟共分三進庭院,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窬鍾牘糯綹褚謊扇笥葉猿剖健拿碚嫉孛婊?500多平方米,東西寬43米,南北長175米,廟的周圍有高牆。東、西垣牆南端各配角門,東曰醯粹門,西曰觀德門。南面垣牆正中有一照壁與垣牆連立。東、西兩角各有一塊石碑,上刻"文武官員軍民等人至此下馬",這就是從古至今的下馬碑。
  入角門為文廟的第一進院,院落見方。此院南有照壁,北有欞星門突兀,為四柱三間三樓式、多房斗拱的木結構牌坊。中間坊額的"欞星門"三個大字,蘭底金字,筆力雄勁,文廟特色躍然而出。欞星門兩側配怪園月門,左右兩側各築碑亭一座,各亭原立碑碣三甬。
  過欞星門,是二進院。院心有泮水橋(狀元橋)一座,下有拱形橋孔,拱架于池水之上,橋兩側有漢白玉雕欄,造型優美,作工精細,引人入勝。橋略偏北原有獨立花牆跨院,兩院內各建坐北朝南的祠堂三楹,東為鄉賢祠,西為名宦祠。名宦祠前有568年樹齡的古柏,基部交替萌生兩株梧桐,現有拇指粗。梧桐樹與柏樹生長點距地面25厘米,柏樹皮無損裂。
  針葉和闊葉兩種樹既不能嫁接,又不能植種,植物學家都認為這是個謎。橋后庭院正中有戟門立於高台之上。院內南端有東西廂房,分別是更衣亭、祭器庫。

興城城牆


概述
  興城歷史悠久,遼代設置興城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明朝為了鞏固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防禦蒙古部落和女真人的侵擾,在山海關外"只設衛所,不設州縣",先後設立了二十五個衛,實行軍政合一式管理,寧遠衛就是其中之一。
  明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鎮守遼東總兵官巫凱、都御史包懷德及鎮守遼東太監王彥聯名奏請朝廷修築寧遠城,兩年後工程竣工,當時稱寧遠衛城。寧遠衛駐軍5600人,守城士兵戰時出征,平時屯田勞作,家屬也隨軍士從全國各地前來定居,後代逐漸繁衍。衛的長官稱衛指揮使,既是一衛的軍事長官,又負責審理所轄地區的民事案件,一般為三品官。這種特殊的軍政體制給寧遠城增加了神秘色彩。清朝建立後撤衛建州,寧遠衛城也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州管轄山海關以東至錦州以西的廣闊區域。民國成立后,1914年因寧遠與湖南、山西、雲南等省的寧遠州重名,經當時的民國國務院內務部呈請大總統袁世凱批准,恢復使用遼代的興城縣縣名,寧遠城也就隨之稱為興城古城。興城城牆就是興城古城的主體建築。

興城海濱


概述
  興城海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她與美國的西雅圖和我國的青島海灣極為相似,金色的海灘,清涼的海風,滄茫的大海,水天一色,波濤萬頃,把酒臨風,其喜洋洋則矣。
  興城海灣自古就是遼西著名的通商口岸。千百年來,興城人民在海上通航、捕魚,在海岸上繁衍生息。
  倘若趕上落潮,"三礁攬勝"里側的海水退卻,海灘半隱半露,還可拾貝、捉蟹,則更是樂趣橫生。
  海濱浴場內無明石暗礁,岸邊沙灘細軟潔白,晶瑩如玉,海水深淺適宜,水穩波清,清澈見底,海岸地勢開闊,綠樹掩映,是大海送給人間的一片天然樂園。

興城古城


概述
   興城古城,是五百年前留下來的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總兵巫凱、都御史包懷德呈請督造;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毀於地震;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經明右副都御史袁崇煥復修。
  興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牆周長3274米,就8.88米,底寬6.5米,頂寬5米。牆頂外沿築垛口,內修女兒牆。城牆基礎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牆四面正中各設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各城門上修築高聳的箭樓,各門內側沿城牆修有蹬道。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用以架設紅夷大炮。當年明清寧遠之役,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之後不久身亡。

菊花島


概述
菊花島景區介紹
  位於興城東南10余公里距海濱浴場9公里的海中,從海濱出發50分鐘之後就可以抵達。因島上菊花繁茂、四處飄香而得名。呈長葫蘆形,面積13.5平方公里,海拔198.12米。島上地勢南高北低,是渤海灣中的第一大島。菊花島有傳說神奇的唐王洞、九頂石、八寶琉璃井、聖水盆、石佛寺等名勝古跡。島上自然風光優美,到處峰秀林翠,鳥語花香。村落、田野錯落有致,山巒、溝壑相得益彰。沙灘邊,貝殼似寶;山腳下,松濤如潮。春夏之際,在青松翠柏之中,山花爛漫、百鳥爭鳴、彩蝶飛舞、蟬聲鼎沸。登山遠眺,天水一色,浩浩渺渺,有“鴻洞吞百谷,周流四無根,廓然混茫際,望見天地根”的宏大氣勢。在海島南面,有景名為“海滸石雕”、“花崗海琢”,各種形狀的花崗岩石,歷經億萬年的風吹浪打,被剝蝕出奇異的孔洞,宛如能工巧匠精心雕刻的假山是遍布海灘。“過海石舫”象一艘精雕細刻的大船,就要揚帆遠航。“黛石浪雕”群里岩石顏色烏黑,質地細膩,酷似黛玉。被海浪雕刻的動物惟妙惟肖,有“熊貓”、“海獅”等。在離海面一丈多高的蝗黛石上,還有一個世間奇景,被海浪雕出了“萬卷藏書”、“百寶入匣”、“梳妝台”、“照妖鏡”等乳真石像,讓人拍案叫絕。島上有北國罕見的菩提樹和歷史悠久的但完好地使用到現在的八角井,島上還有打魚人家世代居住。從捕撈船上買各種剛出海的鮮貨,就可以就地加工品嘗,實為游者一大樂趣。
  菊花島距興奪海口9公里,面積13.5平方公里,島南端有張家山島和楊家山島,北端還有狀如磨盤的磨盤山島。三島如影相隨,島上煙波浩渺,雲霧繚繞,象仙女籠罩著面紗,使人情不自禁的想靠近她,揭開她的神秘,領略她的綽約風姿。菊花島古稱覺華島,是渤海灣最大的島嶼。相傳在1000多年前,有位名叫覺華的僧人帶著兩個徒弟,駕著一葉扁舟從南洋入渤海,飄泊到此。只見島上古樹參天,怪石嶙峋,百花爭艷,彩蝶飛舞,百鳥齊鳴;島外海浪澎湃,山花爛漫而馨香,海鳥婉轉而翱翔,誠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之妙,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便居住下來。他出資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九脊重檐歇山大殿----大龍宮寺,專修佛事。隨後,島上碑碣林立,塔幢參列,人煙繁盛,成為聞名遐邇的佛教勝地。金代詩人王寂<<覺華島>>、<<留題覺華島龍宮寺>>中"雲奔霧涌白浪卷,一葉掀備洪濤中";"平生點檢江山好,我自龍宮覺華島";"四顧鯨波翼寶岩,玻璃環押青螺髻";"夜涼海月耿不寐,幾欲舉手捫天星";和清代詩人和瑛的"碧海真如畫,蓬壺隔水崖,波瀾成雉蝶,精鑿隱人家。時放桃花棹,堪尋菊谷花,何當乘躋往,絕頂隱流霞"都是讚美菊花島的,其迷人的自然風光便可見一斑。島的東側是一座海拔198米的峰巒,山古嵯峨,千姿百態,沿著羊腸小道登山遠眺:水天一色,蒼茫無際,望見天地根。還有企鵝石,狀若企鵝昂首翹足,凝視遠方,仿佛企盼遊人到此觀光;而獅石頗似勇猛沉雄的獅子在俯瞰大海,為遊船保駕護航……
菊花島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耐人尋味。從現存的龍宮寺、大悲閣遺址,可以想見當初的龍宮寺必定氣勢恢宏、景觀肅穆;大悲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登島沿環山公路可遊覽唐王洞、八角琉璃井、九頂石、菩提樹等名勝,是旅遊觀光、避暑的好去處。
  菊花島在興城被稱為“海上仙山”,據說是古代除暴安良的女神棗菊花仙子的化身。由於它是渤海灣最大的島嶼,又離興城海濱那麼近,所以來興城的人很少有不去菊花島的。平心而論,島上目前尚待開發,還略顯荒蕪,風景也很一般,很多人玩后覺得不盡興。但從坐船到深海觀景和購買海鮮的角度來看,去一次也不嫌多。菊花島面積很大,島上又都是土路,徒步旅遊會很困難。花上10元錢,中巴車即可帶您繞島一周,遊覽唐王洞、九頂石、大悲閣遺址等古跡,雖然這幾處景點意思都不大,但沿途的海景還算壯觀。當然,不跟車,自己找一個地方垂釣、拾貝、捉蟹,倍覺樂趣橫生。
  興城去菊花島:從市區(火車站附近)到碼頭15元/輛(小麵包5-7人),去菊花島的船在旺季(6月-9月)會定點發船,否則是不定點的,早上不到8點左右就有一班,以後大約1小時左右有一班船,船票40元/人(含往返),不能買單程票,學生票,團體票,往返不限制于當天。

興城


概述
   興城海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我國唯一一個集山、海、島、泉、城為一體的遊覽療養勝地。這裡有被譽為“第二北戴河”之稱的美麗海濱,有巍峨壯美的首山,有海景壯闊的菊花島,有頗具休閑度假氣氛的溫泉群,還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
    北方人也許都去過了北戴河和大連了,故地重遊總不如新鮮刺激,那麼您到興城來吧!這裡其實離你很近。無論你來自北京還是瀋陽,無論走高速公路,還是鐵路,都只要4個多小時。
郵編:125100
行政區劃代碼:211481
區號:0429
概況:興城市位於遼寧省錦州市西南部。東南瀕臨渤海,西南與綏中縣為界,西北接建昌縣,東北鄰錦西縣。東距瀋陽312千米,西距北京450千米。總面積2147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興海路三段十一號。
區劃:興城市轄7個街道、4個鎮、2個鄉、15個民族鄉:古城街道、寧遠街道、城東街道、溫泉街道、釣魚台街道、 華山街道、四家屯街道、曹庄鎮、沙后所鎮、東辛庄鎮、郭家鎮、羊安滿族鄉、雙樹鄉、元檯子滿族鄉、白塔滿族鄉、望海滿族鄉、劉檯子滿族鄉、大寨滿族鄉、南 大山滿族鄉、圍屏滿族鄉、高家嶺滿族鄉、鹼廠滿族鄉、三道溝滿族鄉、紅崖子滿族鄉、舊門滿族鄉、藥王滿族鄉、海濱滿族鄉、菊花島鄉。
 
交通
 
鐵路:
    京哈鐵路上的直快列車均在興城停靠,從山海關、錦州到興城僅需1個多小時。從北京、瀋陽過來也只需4個多小時。
    從京、津方向來的遊客可乘2589次:北京21:57開(卧鋪138元,硬座68元),天津23:48開,次日5:30即到興城。興城返京可乘2590次(21:56開,次日4:24經天津,6:18終到北京)或2550次(23:23開,5:10抵京)。
興城站始發列車時刻表
車次 開車時刻 終到站 到達時刻
T462    0635     大連   1308
L601    0924     錦州    1110
L605    1530     錦州   1710
L665    1816     錦州    1916
注:“L”開頭的列車僅在暑期運行。
興城往各大城市列車時刻表
車次 開車時刻 終到站 到達時刻
K642   1847    山海關    2016
K641   0826     瀋陽     1228
K668   1250    山海關    1415
K667   1628     瀋陽     2044
1302   1322     北京     2040
1301   1651    滿洲里 (2)1823
1348   2105     上海  (2)1959
1347   0913     長春     1650
1368   0645     寧波  (2)1032
1367   2227     吉林  (2)0958
1414   2222     青島  (2)1417
1413   0748     丹東     1625
1468   1218     北京     1758
1467   0211   齊齊哈爾   1703
1522   0619     天津     1216
1521   2311    哈爾濱 (2)1011
2180   1946     太原  (2)1622
2179   0929    瀋陽北    1326
2230   1441     天津     2050
2550   2319     北京  (2)0510
問訊電話:5433387
K642   1847        2016K641   0826          1228K668   1250        1415K667   1628          20441302   1322     20401301   1651    218231348   2105       219591347   0913     16501368   0645   210321367   2227   209581414   2222   214171413   0748     16251468   1218     17581467   0211   17031522   0619     12161521   2311 210112180   1946   216222179   0929        13262230   1441     20502550   2319   205105433387
公路:
    興城到北京每天有兩班高速大巴,7:10、9:10發車,4.5小時可達,票價110元。
    興城到葫蘆島(錦西)、錦州、山海關方向流水發車,到葫蘆島45分鐘(中巴票價僅1元),到錦州2小時,到山海關2.5小時。長途汽車站問訊電話:5435602。
    7109104.5110    45122.55435602。
最佳旅遊時間
  興城屬北溫帶亞濕潤河北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7℃,年降雨量60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素有“渤海明珠”之美譽
節日
 興城屬北溫帶亞濕潤河北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7℃,年降雨量60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素有“渤海明珠”之美譽

本溪望天洞


概述
  本溪市桓仁縣的望天洞位於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已發現長度5000余延長米,洞內景觀迷人,奇、特、險俱全,有石林、城牆、雪蓮、冰川、噴泉、瀑布、暗河等。望天洞,世界罕見。中科院專家稱洞內的6000平方米大廳和上、中、下三層的萬米迷宮為世界之最 。
 
  望天洞位於雅河鄉彎彎川村東70余米高的山頂上。該洞發育于20萬年前,洞總長 7000余米,洞內最大的廳6000余平方米,可容納萬人。全洞4大景區100余景點。洞內的迷宮更為奇特,被稱為“北國第一洞,迷宮世無雙”。此洞兩個洞口並列,中間一道兩抱多粗的石梁。右側洞口有50平方米,洞口石壁上一隻展翅昂首的大鳥,面向東方,形象逼真,名曰“鯤鵬朝陽”。左側洞口有35平方米。兩個洞口酷似一副巨大的眼鏡放在山巔。沿左側洞口石壁扶鐵欄踏石階經“通天橋”,下行30余米,便是該洞的第一大廳--“聚仙廳”,寬闊高大,可納千人。回首仰望,兩道光柱直射廳中,使人有懷抱紅日、目接青天之感。若在春冬季節或雨、雪之後,廳內雲霧繚繞,從洞口向上升騰,雲霧與洞口綠樹交相輝映,更是妙不可言。
 
  洞內鍾乳叢生晶瑩剔透,現出百種風情。“華清池”底平而潔白,水綠而溫柔,一柱鍾乳靜靜立於旁邊,好似為洗浴的少女警衛。“垂簾聽政”則充盈著皇家氣派,密密的鍾乳如同一層層金簾,一尊“老佛爺”端坐其間沉思瞑想。“景泰藍”靈瓏小巧,上為黃下為藍,天生地長使鍾乳顏色截然不同,而藍色鍾乳又形似花瓶。當人們看到“珍珠壁”時,又被它的大勢壯觀而震服。所見之處,鍾乳千姿百態,如峰如顛、如塔如佛、如花如瀑、如林如筍而各具神奇。
 
  在洞中,道路曲折忽上忽下。最狹窄之處,只能容一人通過,胖者不顯擠,瘦者不顯寬。在“迷宮”,道路多條環環相套皆都類似,令人頓生樂趣。然而那條條道路又都能走出迷宮,而外邊的景象卻各異。迷宮分上、中、下三層,洞中有洞,洞洞相通,門中有門,門門可行,總長度1100多米,為世所罕見。入其內,行來走去,難分難辨,妙趣橫生。
 
  望天洞如同一軸奇異的畫卷,飄逸迷離妙趣無窮。
交通
     望天洞位於本溪市桓仁縣雅河鄉彎川村附近。可在本溪火車站前坐到桓仁的班車溪長途汽車站位於火車站前,問訊電話:2824409。
    從本溪走沈本高速公路到瀋陽僅1小時車程,5:50—17:00,流水發車,票價11元。 望天洞住宿 望天洞距離桓仁縣城比較近,桓仁有星級賓館飯店9家,中檔賓館飯店,4家。旅遊旺季時需提前7至15天預定房間。 望天洞美食 這裡的山野菜,農家菜相當好吃,全部都是綠色食品。沒有化肥污染。秋天還可以吃到各種新鮮的蘑菇又營養又美味。

洋湖溝


概述
     洋湖溝生態遊覽區位於本溪與桓仁兩縣交匯處,本桓公路建成后(1999年底完工),該遊覽區便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
 
  洋湖溝位於本溪與桓仁兩縣交匯處,洋湖溝屬長白山余脈的丘陵地帶,至今還保存著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遊覽區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是返樸歸真、回歸自然、開發生態旅遊的理想之地。本桓公路
 
  庫區國家森林公園與渾江水庫山水相依,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締造出這幅人間仙境。藍的水,綠的山,清新的空氣,飄的船帆,飛的鳥群,天高雲霧渺渺。一派大好河山,激起遊人豪情滿懷。
     早年間叫的是“養胡溝”,是深山老林中土匪藏身的地方。東北地管土匪叫鬍子,“養胡溝”就是養鬍子的地方了。當然了,解放后也就不再叫這名字。上個世紀末本桓線還沒修通,但已經有大批的畫家追尋美景爬山涉水來這裡寫生,人稱“畫家村”。99年通車后,這裡又成了旅遊者秋遊的好去處,洋湖溝的名聲就傳揚開了。
 
  被國家旅遊總局命名為“中華楓葉第一路”。
     門票: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