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四馬路觀音堂


概述
     四馬路觀音堂最初立廟于1884年,1895年曾有過一次重修。不過,原有的建築早已拆除,現在所看到的是1984年重修擴建后的規模。擴建后廟宇總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比原有面積增加了一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觀音堂附近曾發生一件事,為該堂增添不少神秘的色彩。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飛機空襲新加坡,四馬路也挨了日軍的炸彈,當時觀音堂隔鄰的幾間房屋都被炸毀,整條四馬路幾乎被炸為平地,唯獨觀音堂有如神助,逃過大劫,只被強烈的爆炸聲波震動了一陣子,卻沒有中彈,廟堂的建築物也沒有被破壞。
  觀音堂主殿內的主神像是十八手觀音聖像。這座金碧輝煌的觀音聖像,每10年就要再鍍金一次。觀音堂香火旺盛,廟堂內幾乎每天都有人潮。星期六、星期天、公共假期,還有每月的農曆初一與十五,都是廟堂的旺日。而一年當中最旺的日子主要是四個:既農曆年除夕,二月十九的觀音誕、六月十九觀音修道日及九月十九的觀音成道日。在大年除夕的旺日,觀音堂有插頭柱香的習俗。午夜12時一過,廟門大開,在外頭等候多時的香客,即刻蜂湧而入,搶著把一柱虔心馨香插在廟前的大香爐上。這些香客相信,能趕在大年初一第一時在觀音堂插上頭柱香,合家大小都會得到菩薩保佑平安,而且萬事如意。
  觀音堂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日子,既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大開“財庫”和“富房”,讓善男信女借紅包與還紅包。借出的紅包每個只是象徵性放一角錢,每人只限借四個。而到了隔年同日,借紅包的人都會加倍奉還。借紅包的人主要是希望討個財運,但也人是為了討個吉祥與平安。
  到觀音堂莫拜只能用小香,不能用大香。在入口處擺有小香,香客自取,要捐獻香油錢也隨各人心意。此外,堂內不設焚燒金銀紙的器具,香客也不允許在那裡焚燒金銀紙。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7.00至下午6.00
     入門票:免費
交通
     如何前往:武吉士地鐵站(E1)步行10分種左右。或搭 56,64,65,81,97,103,106,111,131,139,147,160,166 號巴士。
     地址:滑鐵盧街 (Waterloo Stre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