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索羅門群島 (Solomon Islands)


概述
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聯邦成員之一。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索羅門群島的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轉折點所在地。
索羅門群島是一個遼闊的島國,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東邊,西臨所羅門海,西南臨珊瑚海,由多個島嶼組成: 喬伊索島(Choiseul)、肖特蘭群島(Shortland Islands)、新喬治亞群島(New Georgia Islands)、聖伊莎貝爾島(Santa Isabel)、拉塞爾群島(Russell Islands)、佛羅里達群島、馬萊塔島(Malaita), 瓜達爾卡納爾島、斯凱亞納島(Sikaiana)、 馬拉馬西克島(Maramasike)、 Ulawa 、Uki 、馬基拉島(Makira)、 Santa Ana 、 拉納爾島(Rennell)、貝羅納島( Bellona)及桑塔庫魯茲群島(Santa Cruz Islands)。最西與最東之間的島嶼大約相距1500公里。特別是位於萬那杜以北的桑塔庫魯茲群島遠離其他島嶼多於200公里。
島嶼多為火山島,不同活動程度的火山位於一些較大的島嶼,而許多較小的島嶼只是由沙子與棕櫚樹覆蓋的小環狀珊瑚島。全境最高峰波波馬納休山,海拔2330米,位於瓜達爾卡納爾島上。
大多數人口依靠務農、捕魚和種植為生,主要產品有椰肉、木材、大米、可可、加工魚、甘薯、大蕉、菠蘿和馬蹄螺的殼(用作飾物)。國民經濟以種植業、漁業和黃金開採為主。大部分製造與石油產品依賴進口。該群島尚未開發的礦產資源豐富,如鉛、鋅、鎳以及金。
歷史
約3000年前美拉尼西亞人最先來到索羅門群島定居。16世紀中葉開始,歐洲人相繼發現索羅門群島。1568年西班牙航海探險家阿爾瓦羅·德·門達尼亞到此,見到當地土著均身佩黃金裝飾物,認為是找到了所羅門王巨大財富的金庫,故命名為索羅門群島。
此後的兩個世紀中,索羅門群島與外部世界聯繫中斷。1767年英國航海家菲利普·卡特列特重新發現了索羅門群島。1768年法國探險家路易斯·安托萬·布干維爾發現了索羅門群島北部島嶼。
1975年6月22日,英屬索羅門群島更名為索羅門群島。1976年1月2日實行自治。1976年6月,舉行了立法會議大選。1978年7月7日獲得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文化
其中93.4%屬美拉尼西亞人種,波利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白人分別占4%、1.4%和0.4%,華人約有1000人左右。居民95%以上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全國有87種方言,通用皮金語,官方語言為英語。
最佳旅遊時間
終年盛行赤道海洋氣團,氣候為赤道多雨氣候。年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左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