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概述
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是一個由600多個島嶼組成的島國。方言達800多種,由此可反映出其人口的多樣性。不過英語是商業及教育中使用的官方語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島嶼總數居世界第二位。
巴布亞紐幾內亞西與印度尼西亞的伊里安查亞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全境共有600個島嶼。主要島嶼包括新英格蘭島、新愛爾蘭島、曼納斯島、布干維爾島、布卡島等。海岸線全長8300公里,包括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在內的水域面積達240萬平方公里。
巴布亞紐幾內亞主要是以農業為主,據2003年資料顯示,農業占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34%。主要出口有礦產和農產(咖啡、可可、椰干、棕油、橡膠)、木材及海產等。
巴布亞紐幾內亞為赤道多雨氣候區,氣候炎熱之餘降雨量大,形成一個個熱帶雨林,其國土多被山和熱帶雨林覆蓋。因巴布亞紐幾內亞因是熱帶雨林為主,所以在生物上亦相當豐富。植物方面都主要是一些高達數十米的闊葉樹木,而動物方面則主要以鳥類和靈長類動物為主。
交通
因其多山崎嶇地形,國內陸路交通十分不便。首都莫爾茲比港並無公路通往任何國內城市。公路也僅有小數由外國捐贈的公共交通車輛行駛。
空運乃國內最重要運輸方式。全國有超過570座機場。
莫爾斯比港(Port Moresby)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首都,位於首都行政區(National Capital District),距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僅有3小時的航程,距菲律賓馬尼拉5小時,新加坡6小時。
歷史
公元前8000年新幾內亞高地已有人定居。1511年葡萄牙人發現新幾內亞島。直至19世紀,西方對於此島了解不多。
1884年英、德相繼瓜分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島嶼。1906年英屬新幾內亞交澳大利亞管理,改稱澳屬巴布亞領地。一次大戰中澳軍佔領德屬部分。
1920年12月17日國際聯盟決定委託澳管理;二次大戰中新幾內亞一度為日軍佔領,戰後聯合國委託澳繼續管理德屬部分,1949年澳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
1973年12月1日實行內部自治。1975年9月16日脫離澳大利亞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她的基本權利機構奉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威斯敏斯特模式。
巴布亞紐幾內亞全稱“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包括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俾斯麥群島、布干維爾島等共約600 余個大小島嶼。國名由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兩部分組成,得名于島名。
巴布亞島一名,其由來有兩種說法:①1526年葡萄牙人梅內塞斯從馬六甲駛往馬魯古群島,但海風把船吹到一無名之地,人便稱這塊陸地為巴布亞。源出馬來語tanahpepua一詞,意即捲髮人的土地。②早期葡萄牙人到此,問當地居民此為何地。回答是巴布亞,他們便把巴布亞種族名稱當地地名。種族名稱來源於馬來語papuvah(捲髮)或pua-pua(暗棕色)。指島上主要居民巴布亞人的頭髮和膚色。
新幾內亞島,亦稱伊里安島。1526年為葡萄牙探險險家若熱·德梅內澤所發現。1545年葡萄牙人奧爾蒂斯·德雷特斯到達該島北部,見當地居民膚色和氣候亦大致相仿,故取名新幾內亞。從此就稱這裡為巴布亞紐幾內亞。
文化
主要宗教團體是羅馬天主教、路德教會、英國國教和聯合教會。
最佳旅遊時間
巴布亞紐幾內亞屬赤道及季風氣候,降雨豐富,每年高達2000ml。沿海地區正常溫度為23-24攝氏度,丘陵地區為14-28攝氏度。
海拔1000米以上屬山地氣候,其餘屬熱帶氣候。5~10月為旱季,11~4月為雨季,沿海地區平均溫度21.1~32.2℃,山地比沿海低5~6℃。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