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位於美國佩科斯河西岸,新墨西哥州東南部的吉娃娃森林內,是由目前被發現的8 1 個洞窟組成的喀斯特地形網。它體積龐大,變化多端,還包含了許多精美的礦物質,面積189 平方千米。它是一處神奇的洞窟世界,是迄今人類探查到的最深的洞窟——位於地表以下305 米。溶洞中最大的一處比14個足球場面積的總和還大,整個洞窟群長達近百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洞群之一。
建立這個公園是為了保護卡爾斯巴德洞窟以及其他大量的二疊紀時期的化石。公園那81 個獨立的洞窟中,還包括一個全美最深的洞窟,長度為全美第三。1923年10月25日這裡最初是作為國家紀念地而建成的,1930 年5 月14日成為國家公園。
今天,長4.8千米的小路迂迴曲折,通過卡爾斯巴德最有名的溶洞。另外32 千米長的通道和隧洞則少有人光顧。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內的81個石灰岩洞中以龍舌蘭洞窟最特別,構成了一個地下的實驗室,在這裡可以研究地質變遷的真實過程。沿一系列“之”字形的線路從主走廊下降253米,可到達第一個,也是最深的一個洞窟,名為“綠湖廳”,因其位於洞中央的艷綠色的水潭而得名。該洞窟布滿精美的鐘乳石,包括一處令人難忘的小瀑布,它與鐘乳石相連形成一個圓柱,被貼切地稱為“蒙上面紗的雕像”。“皇后廳”設有奇異的帷幕,那裡的鐘乳石相擁而長,形成一道光線能照透的石幕。“太陽寺”的滴水岩造型由黃色、粉色、藍色等有著柔和色彩的鐘乳石組成。“忸怩的大象”看起來像一頭大象的背部到尾部。著名的“老人岩”是一個巨大的鐘乳石筍,孤獨、雄偉地站立在黑暗的壁龕中。“巨人行”中三個巨大的穹形石筍在站崗放哨,而“王宮”的天花板上則撒下一排令人炫目的鐘乳石。《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中收錄卡爾斯巴德洞窟是遵循了如下標準:它是一種重要的地質過程的實例,包含了特殊的自然美景。
卡爾斯巴德洞窟的另一壯觀景象是棲息在卡爾斯巴德洞窟里上百萬隻的蝙蝠。黃昏時候,上百萬隻蝙蝠從其白日的棲息地——陰冷黑暗的洞窟中振翼飛出,在黑暗中捕食昆蟲,擋住了整個卡爾斯巴德洞口。公園裡還有許多小哺乳動物、沙漠爬蟲和棲息在矮樹叢中的鳥類,如花金鼠、浣熊、輪尾鳥、各種蜥蜴以及兀鷹和鷲。
過去,人們認為卡爾斯巴德洞窟這個由石灰岩組成的洞窟,是由碳酸鹽岩石經歷雨水之後,一點一滴地侵蝕出來的。事實上,按照水溶碳酸鹽岩石的方式形成的大多數溶洞都有地下水流,這樣才能帶走溶於水的石灰石。可是,卡爾斯巴德洞窟不存在地下的水流。後來,地質學家發現,卡爾斯巴德洞窟不是雨水溶開碳酸鹽岩石后,再滲到石灰岩上產生侵蝕作用所形成的,而是洞窟里的岩石出現了“冒氣泡”現象而形成的。經過考察,洞窟的形成涉及到生物學現象。原來在卡爾斯巴德地區,以小片石油層為食的單細胞微生物才是真正的洞窟雕刻家。生物學家認為,石油中的含碳化合物被微生物吃掉,然後產生了硫化氫。這種致命的硫化氫氣體通過岩縫跑出來,直至與水和氧氣結合,生成硫酸,這才溶解出若幹個體育館那麼大體積的石灰岩洞窟。經證實,在卡爾斯巴德洞窟的勒楚吉拉洞窟,有著大塊石膏石,就是硫化氫生成硫酸后,再經過化學反應留下來的副產品。當然,這個洞窟在三四百萬年間形成,現在不會有化學副產品的危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