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新奧爾良 (New Orleans)


概述
新奧爾良(New Orleans)是美國第一大港,路易斯安那州最大城市。位於州東南部,密西西比河畔,北臨龐恰特雷恩湖,距河口170多公里。其中水面積占45.3%;人口49.7萬(1990),約一半為黑人,大市區包括奧爾良、傑斐遜等4縣,面積7661平方公里,人口約占全州人口30%。
流經市區的密西西比河呈新月形彎曲,故有“新月城”的別名。地處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水道縱橫,地勢低窪;平均海拔僅1.5米,不少地方低於海平面。沿河築有209公里長的防洪堤壩,由112個泵站組成的排水系統,通過泄水道分水引入龐恰特雷恩湖,亞熱帶濕潤氣候,7月平均氣溫27.7℃,1月11.6℃,年降水量1440 毫米,夏季多暴雨。城市鄰近地區石油、天然氣、硫磺、鹽礦豐富,盛產木材和棉花、甘蔗、稻米等。
原為印第安人居留地。1682年法國探險家溯密西西比河航行至此。1718年始建;1722年為法屬大路易斯安那首府,1762 年後歸屬西班牙;1800年復歸法國,l803年隨同法屬大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1805年正式設市;19世紀上半葉成為重要棉花輸出港和黑奴貿易中心,曾兩度為路易斯安那州首府;l840年人口已逾10萬,居全國第四位;19世紀中葉后,由於鐵路運輸功競爭,黃熱病流行以及南北戰爭等因素,城市發展停滯。19世紀末,開始重建和復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區向西、向北擴展,市政建設加快,迅速發展成為現代化港市。
新奧爾良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出海門戶,與中、南美洲貿易聯繫密切。港區主要分佈於密西西比河和通龐恰特雷思湖的運河沿岸,碼頭泊位總長40余公里,入港航道水深9.12米,60年代建成密西西比河直通墨西哥灣水道,供遠洋海輪使用,使港口的人海距離縮短60多公里;1982年貨物吞吐量1.71多億噸,居全國各港之首;以轉口貿易為主,港區內設對外貿易帶,佔地7.6公頃,進口貨物可免稅在此儲存、加工或展覽,是7條鐵路幹線的交會點,通連洛杉磯、芝加哥、紐約等大城市;水陸聯運方便,是三角洲地區高速公路網的樞紐。多座大橋跨越密西西比河兩岸。著名的龐恰特雷思湖堤壩長達39公里,溝通市區與湖北岸的聯繫,有1個國際機場和2個國內機場。
新奧爾良是美國南方的主要工業城市,集中全州1/4的工廠企業;有紡織、食品、木材加工、煉油、石油化工、化學等工業部門;並是全國重要的造船和宇航工業基地,阿馮爾達船廠和生產火箭、宇航設備的米喬德廠是最大的企業,州內最大的零售、批發和金融中心;旅遊業興盛,在城市經濟中的地位僅次於運輸業。
文化教育事業發達。市內博物館眾多,有新奧爾良大學、圖拉內大學等高等學府以及可容納7萬多觀眾的路易斯安那體育館,富音樂傳統,為爵土樂音的誕生地,多音樂團體和劇場、音樂廳等;一年一度具有法國傳統的仟悔火曜日盛況空前,吸引數以百萬計國內外遊客。
市中心區主要在密西西比河東岸。老城“法國區”具有歐洲古城風貌。以傑克遜廣場為中心,保留著許多早期法國、西班牙式建築,如聖路易斯教堂、西班牙時期的市政廳和法院(現已闢為博物館)、烏蘇萊修道院、法國市場以及古老的公寓住宅等;西南部是 著名的花園區,博本街的夜總會和皇家街的古董店頗為著名;“法 國區”以西,隔運河大街是新城行政和商業區,州、市主要行政辦公機構組成市政中心建築群;運河大街和聖查爾斯大街是新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前者南部聳立著33層的國際貿易商業大樓,普伊德拉斯大街兩側,高層建築林立,有許多銀行、辦公大樓和旅館,住宅區主要分佈在市中心區西、北、東部,並向郊區伸展,龐恰特雷恩湖區為遊覽勝地,建有佔地印7公頃的市立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