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阿爾貝羅貝洛 (Alberobello)


概述
     阿爾貝羅貝洛是義大利Bari省Apulia的一個小城,有人口約一萬人。城內的楚利建築世界知名,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附圖是有關阿爾貝羅貝洛古建築的紀念郵票。楚利的特色是牆壁用石灰塗成白色,屋頂則用灰色的扁平石塊堆成圓錐形。據說是當地人為了逃稅而造,收稅時就把屋頂拆掉,表示這裡沒有人居住。
     阿爾貝羅貝洛位於布林迪西西北72公里,巴里東南60公里,塔蘭托以北45公里處,這裡被稱為“天堂小鎮”。1996年,阿爾貝羅貝洛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因為這裡保存著1000多座石頂屋,是真正的“石頂屋之家”。
  阿爾貝羅貝洛的意思是美麗的橡樹,此地15世紀已有人居住,直到1635年才開始發展,目前小鎮有人口19000人,屬於塔蘭托省。阿爾貝羅貝洛被稱為“天堂”確實名副其實,地中海的氣候似乎總是使天非常地藍,而石頂屋又特別地白,在單純的藍白之下,走在小鎮的街道上,往往會產生一種“非真實”的感覺,很像是在一個童話的世界里,滿眼所見就是灰白色石頂屋。整個鎮子分新舊兩部分,舊鎮主要密集了1000多座石頂屋,已經徹底變成了一處旅遊勝地,起伏的街道徜徉著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許多石頂屋做了旅遊商品店,有的賣明信片,有的賣書,還有賣食品、小工藝品、藝術品的,種類齊全,都跟石頂屋沾邊。
  走進一間石頂屋改裝的小店,裡面大概也就十幾平米,頂部可以見到一塊塊的石板壘上去,樣子古樸,免費拍照是不可以的。我碰到的這位店主蘭蒂諾先生說,他每天都會穿得衣冠楚楚地站在小巧的櫃檯后,恭敬地等待遊客的光臨,天天都忙碌不堪。他的石頂屋內部四周粉刷雪白的石灰石牆壁上,掛滿了描繪這個天堂小鎮的水彩畫明信片。每天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光顧小店,他不會講英語,當有人用英語和他交談時,他蒼老但潔凈的面龐總是堆出一絲愧疚的微笑。
  簡單的工作使他無須講英語,他只是在自家石頂屋改裝的小店里賣有關石頂屋的明信片,他不接受討價還價,因為阿爾貝羅貝洛的地位獨特,蘭蒂諾的石頂屋水彩畫明信片是不愁賣的。我通過翻譯了解到,童年時代的蘭蒂諾從來沒有想過日子可以這樣舒服地度過——只需待在祖上留給他的這麼一個簡單狹小的石頭房子里,接受世界各地人們朝拜式的訪問。
  幾百年前,蘭蒂諾的先祖來到阿爾貝羅貝洛,只是為了獲得當地一個地主施捨的一小片土地的“耕種權”,有了“耕種權”,老蘭蒂諾才可以獲得“公民”的身份。在普利亞這片乾旱炎熱的曠野,紅土地上只有零星的橄欖樹可以庇蔭。老蘭蒂諾不得不像其他可憐的農民一樣用隨處可以找到的石灰石建造石頂屋,在牆壁上開一個窗戶。現在不同了,阿爾貝羅貝洛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這裡的石頂屋也都成無價之寶,有人曾出高價要買蘭蒂諾的石頂屋,他當然不會賣了。
  漫步在阿爾貝羅貝洛,隨處可見有幾百年歷史的石頂屋,裡面依然有人居住。一般越古老,頂部的石板碼放得越不規整。建造石頂屋的石材都有清晰的普利亞地區氣候的烙印——由於常年受偶然一見的雨水衝擊,這裡的石灰石分層明顯,層次分明的石灰岩即成為石頂屋的方便建材。進入19世紀,儘管有的石頂屋也採用了類似水泥的黏合劑,但總的風貌和建築手法沒變。所有石頂屋的頂部周邊都做了一個流水槽,地面上也設有“導渠”,稀少的雨水由流水槽收集,落入“導渠”,“導渠”的末端是自家挖好的井,這個井專門用來儲存雨水。
  每天,阿爾貝羅貝洛小鎮的停車場總會有各種旅遊車來,儘管在阿爾貝羅貝洛東南方也有一處聚集了400多座石頂屋的小鎮里奧內·艾·皮卡奧拉(Rione Aia Piccola),但阿爾貝羅貝洛人並不擔心,因為他們的名氣太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