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五祖禪寺


概述
  湖北黃梅五祖禪寺建於唐永徽五年(654),是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的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缽之聖地,被御賜為“天下祖庭”。
  弘忍大師初時建寺于東山之上,故初名為東山寺,亦稱東山禪寺,簡稱東禪寺。唐大中二年(848),宣宗敕建五祖祖師寺院,並改賜寺額為大中東山寺,亦曰五祖寺。宋景德中(1004-1007),真宗改賜寺額為真慧禪寺。英宗于治平年間(1064--1067)御書“天下祖庭”,徽宗于崇寧元年(1102)御書“天下禪林”賜給五祖寺。
  元至順二年(1331)文宗改賜寺額曰東山五祖寺,簡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弘忍大師在東山開闢道場后,廣開法門,接引群品。轟動全國,吸引四方學者,常住門徒多達千餘人。武則天立周即位后,提倡佛教。久視元年(700),請弘忍授法弟子神秀、玄約、慧安等赴內道場供養,並賜為國師。這樣一來,弘忍的聲譽愈高,五祖寺的聲望也越大。後來,五祖寺在李唐諸帝的支持下,繼續興盛,從未衰敗。
  宋代,五祖寺繼續得到擴建和發展。北宋真宗至南宋高宗期間,師戒、法演、表自、宗拔等名師任五祖寺方丈,相繼大興寶剎,修建殿宇佛塔。特別是法演住山時,大興祖庭,大振宗風。其法裔弟子中,佛果克勤、佛鑒慧勤、佛眼清遠三人,時稱“三傑”,亦稱“三佛”,精勵自持,廣揚佛法,禪風大盛,使五祖寺的名聲更加震動天下。
  宋末后東山毀於戰火,一時冷落蕭條。直到元十九年(1282)了行禪師再入東山,掃寺故基,重興土木。皇慶二年(1313)三韓萬奇上人從瀋王請,奉弘忍肉身還東山。至治二年(1322),法式禪師精勵自持,作大殿,奉祖師;作經閣,藏經卷;梵剎佛像儼然一新,金碧輝煌,使一時趨於衰微的五祖寺儼然中興。後來五祖寺幾經劫火,又多次重修。
  建國后,國家對殿堂、碑刻、古跡等加以妥善保護,八十年代政府又撥款徹底翻修真身殿、祖師堂、天王殿。
  如今的五祖寺在方丈昌明大和尚、監院見忍法師的帶領下作出了全面修復計劃,寺院經過幾年修復,完成了大雄寶殿、客堂、禪堂、新僧寮等建設,並採用了電腦管理系統進行管理,面貌以渙然一新。現正著手籌建鐘鼓樓、羅漢堂、玉佛殿等寺院園林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五祖禪寺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