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介紹:
南嶽廟位於衡山腳下的南嶽區(原為南嶽鎮),它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宮殿式古建築群,該廟始建於唐代初年,佔地面積達98500平方米,主體建築共分九進,依次為牌坊、古戲台、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地方官在此迎接從京城前來巡視的官員)、御書樓、正殿、寢宮及北後門。
正殿又稱為聖帝殿,有趣的是,這座殿的東面有八座道觀,西面又恰好有八座寺院。
每到秋天,這裡都要舉行大型傳統廟會。
大廟坐北朝南,前臨北街,后枕赤帝峰,左右有絡絲潭水環繞。大廟供奉的正神是南嶽聖帝。整個大廟的總面積達九 萬八千五百平方米,主體建築共分九進。第一進為欞星門,是用花崗岩條石砌壘的牌坊;第二進為奎星閣,閣為戲台,台中央上空懸有木雕游龍,栩栩如生,台上繪 有八澗神仙圖,保留完好。左有一鼓亭,右有一鍾亭,亭內置有元代鑄造的九千斤鐵鍾。
台下洞門中鐫有唐代韓愈寫的《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第三進是正川門;第四進為御碑亭,內有重修南嶽廟 大石碑,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立,豎在三萬八千斤大石龜上;第五進為嘉應門,原是清以前地方官迎接京師御史官來祭岳神的地方;第六進為御書 樓,為歷代藏書處;第七進為南嶽聖帝大殿,供祭祀炎帝之用,金碧輝煌,木石結構,頂覆彩色琉璃瓦,
略似北京故宮,是南嶽最高最大的殿宇,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后經六次重修,現在殿宇成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殿高七十二尺,裡外共有七十二柱,象徵南嶽七十二峰;第八進是寢宮殿,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第九進為正北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