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賴比瑞亞 (Liberia)


概述
賴比瑞亞位於非洲西部,北接幾內亞,西北接獅子山,東鄰象牙海岸。邊界線總長1585公里,其中利幾邊界長563公里、利科邊界716公里、利塞接壤306公里。西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約579公里。
18世紀初,現在被稱作賴比瑞亞的地區被前美國奴隸居住,所以國名在英文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
賴比瑞亞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0%。天然橡膠、木材和鐵礦砂的生產是其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均供出口,是利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賴比瑞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鐵礦砂儲量估計為18億噸,是非洲第二大鐵礦砂出口國。另外,還有鑽石、黃金、鋁礬土、銅、鉛、錳、鋅、鈳、鉭、重晶石、藍晶石等礦藏。森林覆蓋面積479萬公頃,占全國總面積的58%,是非洲的一大林區,盛產紅木、檀香木等名貴木材。林姆巴山區因其獨特的動植物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交通
賴比瑞亞海運業在世界上佔有特殊地位,其地理位置優越,瀕臨大西洋,海上運輸極為便利,擁有蒙羅維亞等5個港口,年貨運量為20萬噸。賴比瑞亞還是全球第二大方便旗船籍國,目前世界上有1800多艘船隻懸掛賴比瑞亞船旗。
首都有幹線公路連接全國各大行政區。東郊的羅伯茨國際航空港是非洲最大的機場之一。賴比瑞亞的海運業享譽世界,首都有20多條國際海運定期航線與外界相通,蒙羅維亞港系西非地區最大的現代化港口之一,港區水域面積300公頃,年吞吐量1000余萬噸。
鐵路:全國只有2條鐵路,總長490公里,其中145公里為窄軌鐵路。均由各採礦公司經營,用於鐵礦砂運輸,內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現已停運。
公路:總長11000公里,其中全天候公路2036公里,柏油路739公里。內戰期間受損較嚴重。
水運:海運業在世界上佔有特殊地位。有蒙羅維亞、格林維爾、哈珀、布坎南和羅伯茨港等五個港口,年貨運量為20萬噸。
空運:2002年國內共有47個機場,其中大型機場2個,首都和各州府間均有直達班機。位於首都的羅伯茨國際機場曾是非洲最大機場之一,1990年毀於內戰,1997年12月重新開放。目前有布魯塞爾航空公司、迦納航空公司等在利經營業務。
歷史
通過美國殖民協會的努力賴比瑞亞于1821年建立。在1822年至19世紀60年代,主要定居者是獲得自由的奴隸。賴比瑞亞是非洲最早獨立的國家(1847年獨立)。
9~10世紀,靠近撒哈拉沙漠中、西非地區的部分居民移居穀物海岸(即今賴比瑞亞)。15世紀下半葉,葡萄牙人來此販賣奴隸,隨後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繼侵入。
1821年12月,美國興起廢奴運動,把美國黑人送回非洲,普羅維登斯島就是19世紀初首批美國黑人移民登陸的地方,1824年命名為賴比瑞亞(自由之城)。1838年成立賴比瑞亞聯邦,由“美國殖民協會”派任總督。1847年7月26日宣告獨立,建立賴比瑞亞共和國,號稱非洲第一個共和國。另一黑人移民區于1854年2月4日建立馬里蘭共和國,1857年併入利。1860年,美國黑人移民建立真正獨立黨,並自1869年起執政百余年。
1980年4月12日,土著克蘭族人塞繆爾•多伊軍士長率領7個士兵發動政變,結束美國黑人移民後裔的統治,建立軍政府。1989年12月,流亡國外的前政府官員查爾斯•泰勒率全國愛國陣線武裝攻入利境,利陷入長達7年的內戰。1996年8月,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斡旋下,利交戰各派就停火、解除武裝和舉行大選達成一致。1997年7月19日舉行大選,在武力支持下,泰勒當選總統。2003年8月11日被推翻。2005年10月,賴比瑞亞舉行內戰後首次總統和議會選舉,成立了新政府。
文化
賴比瑞亞全國有22個民族,較大的有克佩爾、巴薩、丹族、克魯、格雷博、馬諾、洛馬、戈拉、曼丁哥、貝爾以及19世紀自美國南部移居來的黑人後裔。官方語言為英語。
賴比瑞亞施行宗教自由政策,全國約有40%的人信奉基督教,20%以上信奉伊斯蘭教,30%信奉原始宗教,其餘為信奉外來非主流宗教或無信仰者。 
賴比瑞亞的基督教主要宗派為衛理派Methodist、福音派Evangelical、浸禮會Baptist等,其下分為眾多教會。還有少數天主教教會。基督教信眾構成利社會主流,上層人士大多數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教義在憲法、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當中均得到充分體現,對利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美國傳教士遍布利全國各地,在利的大多數西方非政府組織和慈善機構都有基督教背景,基督教人口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伊斯蘭教信眾多為什葉派穆斯林,分佈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城鎮。 
原始宗教在一些偏遠叢林地區仍十分活躍,有些活動具有邪教性質,如用男童和人體器官祭祀,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女性割禮也在一些部族繼續流行。
在賴比瑞亞,由於天氣比較炎熱,人們的衣著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美國黑人移民後裔大多身穿筆挺的西裝,他們尤其喜歡大禮帽、手杖、雪茄等東西,紳士派頭十足。而當地的土著居民則完全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穿著本民族的服裝,顯示出原始的質樸和單純。在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國家,人們的傳統食物是木薯粉糊、小米粥和烤玉米。從幾內亞到喀麥隆,包括賴比瑞亞的在內的沿海地帶,居民常以“水果”為食。
最佳旅遊時間
賴比瑞亞屬熱帶氣候,分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一般旱季為11月中旬至次年4月,雨季為5月至11月上旬。濕度很高,全年平均高於80%,年平均溫度為25°C。年降水量從沿海的5000毫米逐步向內陸減少至2500毫米左右。
節日
1月1日
新年(New Year Day)
2月11日
建軍節 (Armed Forces Day)
3月的第二個星期三
掃墓日 (Decoration Day)
3月15日
羅伯茨總統誕辰紀念日 (J.J. Robert’s Memorial Birthday)
4月的第二個星期五
祈禱日 (Fast & Prayer Day)
5月14日
統一日 (Unification Day)
7月26日
獨立日 (Independence Day,即國慶節)
8月24日
國旗日 (Flag Day)
11月的第一個星期四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11月29日
杜伯曼總統誕辰日 (President Tubman’s Birthday)
12月25日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