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吉布地 (Djibouti)


概述
     吉布地阿法爾語意為“沸騰的蒸鍋”,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扼紅海入印度洋的要衝,東南與索馬利亞接壤,西南、西部和北部三面毗鄰衣索比亞。境內地形複雜,有高聳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分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與火山占全國面積的90%,有低窪平原和湖泊。南部多為高原山地,海拔在500~800米之間。東非大裂谷經過中部,裂谷帶北端的阿薩爾湖低於海平面150米,為非洲大陸的最低點。北部穆薩·阿里山海拔2010米,為全國最高點。
     吉布地市(Djibouti)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並且是東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的亞丁灣西岸,面對紅海南大門的曼德海峽,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扼紅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過蘇伊士運河開往歐洲或由紅海南下印度洋繞道好望角的船隻,都要在吉布地港上水加油,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稱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人口58萬(2007年),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熱季平均氣溫31至41℃,涼季平均氣溫23至29℃,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故有“熾熱的海濱之國”之稱。
 
  吉布地市的歷史並不長。19世紀50年代法國入侵吉布地,把它作為海外領地,當時稱為“法屬索馬利亞”,1887年法國殖民者把總督府設在吉布地市。直到1895年,這裡還是一個人口很少的小鎮。19世紀末,隨著吉布地—亞的斯亞貝巴鐵路的修建,這裡的人口逐漸增加。1977年6月27日,吉布地通過和平方式宣布正式獨立。
 
  關於吉布地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其中流傳最廣泛的一種說法是:很早以前,有幾個歐洲人登上這塊土地,碰見一個老人正在用鍋做飯。他們問道:“這是什麼地方?”由於語言不通,老人認為是問“這是什麼東西?”於是答道:“布提。”在當地的阿法爾語中“布提”就是鍋的意思。這幾個歐洲人沒聽清,又回一遍,於是老人大聲說:“吉布地。”(即沸騰的鍋),由此引伸出“熾熱的海濱”的含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