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吉布地市概述 吉布地首都吉布地市 (Djibouti) 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並且是東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的亞丁灣西岸,面對紅海南大門的曼德海峽,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扼紅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過蘇伊士運河開往歐洲或由紅海南下印度洋繞道好望角的船隻,都要在吉布地港上水加油,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稱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
吉布地市舉世聞名的景點是阿薩爾湖,阿薩爾湖位於吉布地市西北面,方圓10多平方公里,湖面低於海平面150米,是非洲大陸的最低點。阿薩爾湖也是一個天然大鹽田,含有豐富的鉀鹽、溴。每升水含鹽達330克,其鹽量之豐富,是世界上罕見的。站在湖邊山崗上,觀賞那閃爍的天然鹽層,猶如一片銀色的世界。吉布地境內沙漠占全國面積的90%,出現這樣一個湖泊,被人們視為聚寶盆。事實也是這樣,鹽是吉布地最主要的天然資源之一,也是主要的出口物資之一。
市郊有天然國家動物園、阿貝湖、阿爾都科巴火山、達依原始森林、朗達興吉瓦萊瀑布等。境內山高谷深,跌岩起伏,景物奇異,素有地質學“活標本”之譽。
交通
布提市是全國的交通樞紐,修建了通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鐵路、公路和現代化機場。1917年從吉布地港到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建成,這條鐵路在境內長106公里,主要承擔著衣索比亞和吉布地的運輸任務。還有長約300余公里的瀝清公路,與內陸若干小公路網相通。有可開可降的大型國際機場,日夜繁忙,它是同世界各國,特別是法國和非洲內陸國家的重要中轉站。以港口、鐵路和機場為基礎的交通運輸服務業,是吉布地市主要的經濟來源和創匯渠道。
歷史
吉布地市的歷史並不長。19世紀50年代法國入侵吉布地,把它作為海外領地,當時稱為“法屬索馬利亞”,1887年法國殖民者把總督府設在吉布地市。直到1895年,這裡還是一個人口很少的小鎮。19世紀末,隨著吉布地—亞的斯亞貝巴鐵路的修建,這裡的人口逐漸增加。1977年6月27日,吉布地通過和平方式宣布正式獨立。
關於吉布地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其中流傳最廣泛的一種說法是:很早以前,有幾個歐洲人登上這塊土地,碰見一個老人正在用鍋做飯。他們問道:“這是什麼地方?”由於語言不通,老人認為是問“這是什麼東西?”於是答道:“布提。”在當地的阿法爾語中“布提”就是鍋的意思。這幾個歐洲人沒聽清,又回一遍,於是老人大聲說:“吉布地。”(即沸騰的鍋),由此引伸出“熾熱的海濱”的含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