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青羊宮


概述
別名: 青羊宮
介紹: 
    青羊宮位於風景優美,文物古跡眾多的成都市西南郊,側倚錦江,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宮觀。
 
  唐代名玄中觀。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到成都,曾駐觀內。後來即下詔改觀名為青羊宮。相傳唐時兩位皇帝曾駕臨此宮。
    青羊宮地處原青羊肆,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為關今尹喜講道德經,講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後于成都青羊肆尋吾”。1000天後,老子如約而來,在這裡繼續對尹喜講經說法。
  現存建築是清代陸續修建的。重要的建築有靈祖殿、乾坤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唐王殿,兩邊有老子降生台和說法台。
  
     八卦亭是青羊宮的主體建築之一,氣勢雄偉,鏤刻精湛。亭基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徵天圓地方。亭為雙亭重檐翹角,亭頂蓋有黃色琉璃瓦,亭身由8根鐫刻條龍的石柱支撐。其中一根柱上的條龍有拳印痕跡,傳說這條龍乘某天晚上想逃離青羊宮,恰被巡邏的月亮真人發覺,一拳把它打在柱上,拳印由此留下。
  寬敞雄偉的三清殿,供有三清塑像,左右各配6位真人。殿前有一對清代雍正年間從北京運來的銅羊,其中一隻單角銅羊,將十二生肖的特徵匯聚一身,造型奇特不凡,各部位為鼠耳、牛鼻、虎爪、兔嘴、龍角、蛇尾、馬臉、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
  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這裡都要舉行花會,相傳這天是老子的生日。與青羊宮一牆之隔的文化公園就成為一年一度的春節燈會和花會會址。
  
  青羊宮是成都市區內現有的一座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廟宇,地處成都市西郊,原佔地面積約三百余畝1982年為恢復舊觀,經中央和省、市政府撥款,重點維修了靈祖樓、八卦亭和三清殿等建築。殿內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為全國道觀一流。青羊宮原名青羊肆。據《道藏輯要》記載,這裡曾是老君為關令尹喜真人演法傳道之所,后名青羊觀,玄中觀。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擴建后改名為青羊宮,以後幾經興廢,五代時改稱上清宮步入青羊宮的第一座建築是山門。原山門建於明代,左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還有明代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右邊塑有白虎像一尊。並有七星樁,上刻有道教秘傳天書雲篆,根據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稱為北斗七星樁。還有龍鳳樁、大石獅一對、龍王井一口等。現建山門莊嚴宏偉,重疊飛檐。龍虎等吉祥物雕鑲在飛檐壁柱上,雕刻精細,造形典雅。金字橫匾“青羊宮”高懸在山門上方。此匾為清乾隆年間成都華陽縣令安洪德的墨跡,筆力遒勁,為青羊宮的中一大文物。混元殿是青羊宮的第二重大殿,重建於清光緒年間,佔地面積六百一十六平方米.有石柱二十六根,木柱兩根.柱上雕刻有鏤空的鹿、鳳凰望月。雙獅戲球等圖案,形象生動活潑。在宋真宗時,真宗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為混元上德皇帝。殿內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師”,祖師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將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著世界的本原還處於混沌狀態,而祖師開天闢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後殿供奉的是“慈航真人”,佛教稱“觀音大士”。她本是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傳說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男仙,后因見世界苦難重重,女子卻出出家修行之路,於是便轉世為女身,修奉佛法,為女子開了不二法門,從此才有女子出家修行之路。真人端坐蓮台,容貌秀麗慈祥,遍灑甘露普渡眾生,故道教和佛教都供奉這位慈愛的“女神”。坐落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突出地體現了道教教義特徵,是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物。它布局緊湊,精巧大方,整體建築共三層,建於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雲花鏤窗,南向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的浮雕,造型古樸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結構,相互斗榫銜接,無一楔一栓。亭高約20米、寬約17米。石板欄桿上兩層均為八角形。每層飛檐
地址:
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九號
聯繫電話: 028-87766584
開放時間: 08:00-18:00
交通路線:
成都市內公交車有19路,47路,309路,503路到青羊宮下車,可達景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