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位於貴州南部的荔波縣境內,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和浩瀚蒼茫的森林為主體,由小七孔鴛鴦湖景區、大七孔地峨宮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及樟江沿江風光帶等構成,主要景點有58個。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內森林密布,連片集中,原生性強,生態系統相對穩定,生物資源十分豐富。保護區內各種生物達2000多種,其中植物新種約40多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掌葉木、傘花木、任木、黃枝油杉、南方鐵杉、廣東五針松、香果樹、短葉黃杉、翠柏、穗花杉等;屬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白鷳、蘭翅八色鶇、大靈貓、毛冠鹿、獼猴、小靈貓、蘇門羚、林麝等。
河的南側群山起伏的原始森林中 ,生長著一種龜背竹,龜背山由此得名。與龜背山相連的野豬林,人跡罕至,林木遮蔭蔽日,實為清涼世界。林中藤纏樹樹,樹纏藤,是迄今發現的全國最大的野藤景觀,其間石包木 、木包石,令人嘆為觀止。附近有兩潭,人稱鴛鴦湖,兩湖相連,湖水面積約 13 公傾,水深40余米,蕩舟湖上,別有情趣。距小七孔 鴛鴦湖景區約 5公里的大七孔地峨宮景區,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有一座高80余米的天生橋巍然而立。
侗族人民在節日期間,常于鼓樓、花橋聚集歡慶,或唱大歌,或演地戲,或賽蘆笙,或迎送賓客,熱鬧非常。鼓樓、風雨橋讓侗族人精湛的建築技藝蜚聲世界;這裡的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歌高亢昂揚、熱情奔放,被稱為"飛歌"。 苗族舞蹈動作瀟灑,風格淳樸,熱情奔放;侗族大歌低回委婉,優美抒情,他們天生的多聲部無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已從侗鄉唱到全中國、唱到法國、唱到全世界……;這裡一年有三百多個節日。鼓藏節、蘆笙會、爬坡節、姊妹節、吃新節、龍舟節、苗年,侗年、泥人節、摔跤節、林王節、歌節、端午節、盤王節、敬橋節、嫁女節……
難以窮究的多元文化使得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已被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列為世界18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之一!
黔東南州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古跡勝景。鎮遠解陽鎮、岑鞏思腸鎮、黎平德鳳鎮三座古城,曾為黔東南歷史上鎮遠府、思州府、黎平府駐地。鎮遠古城,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文物燦爛。"入黔何處風光好,鎮遠城頭一洞天"。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馳名海內外。思州古城思腸鎮建在龍江河畔,為著名思州石硯產地,以古思州文化群落馳名,古跡甚多。黎平古城德風鎮,為貴州古鎮之一,城裡泉井多,有"泉城"之稱。城內有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黎平會議"會址,有中國工農紅軍召開群眾大會會場遺址。城西有紀念明末抗清將領問騰歧的"浩氣常存"摩崖。
黔東南名山較多,以其或雄、或險、或峻、或幽、或秀、或奇,矗立於州境各地。境內中部的雷公山,是苗嶺山脈主峰,海拔2178.8米,山勢巍峨,雄偉壯闊,為黔東南州群峰之首,現列為貴州省自然保護區。西北部的施秉雲台山,怪石崛起,奇峰鼎立,古木蒼翠,溝壑幽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重要景點。西部的凱里香爐山,壁立於切,巍然聳立,挺拔險峻,雄奇壯觀,為歷代農民起義的戰鬥堡壘,今是爬山節遊覽勝地。南部的從江月亮山、孔明山,峻峰高聳,崗巒起伏,林海浩瀚,人跡罕至,神秘莫測。
黔東南江河溪水,經長期侵蝕切割,形成許許多多深澗峽谷。具有長江三峽之雄、桂林漓江之秀的舞陽河,長達95公里的河段上,有8個幽深峽谷,兩岸奇峰秀嶺,懸崖絕壁,曲水依山,回峰抱水,上下200多道灣,200多個灘,灣灣有景,灘灘有趣,組成一條五彩繽紛的天然畫廊。重安江峽谷,兩岸陡岩削壁,峰高巒秀,猴群攀枝跳躍。上段三十三浪處,水流湍急,波濤洶湧;下段水面平穩,水光嵐影,風光暗跟。龍鰲河有"人間藏秀"的美稱,沿江石筍、石柱、石漫高懸兩岸石壁,或雜陳岸旁或矗立於溶洞口邊,各呈異態。橫跨州境8縣市的清水江,兩岸峰巒疊翠,林木蔥郁,以其江水清澈碧透而得名。都柳江、八舟河也因風光秀美而令人留連忘返。 黔東南山高水高,從懸崖上傾瀉下來的水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的如白綢懸掛,橫飄遙峰,從江龍王潭三級瀑布,總落差68米。瀑布由頂端崖上飛瀉潭中,發出轟然巨響,聲震山谷。麻江水落潭瀑布,高約70米,枯水季節,狀若玉帶垂入潭中;洪水季節,宛若白帝掛崖壁,響聲震天,水花飛濺,霧氣飄拂。
交通
貴州境公路、鐵路、水路縱橫交織。320、32l國道公路,湘黔、黔桂鐵路穿境而過。清水江航運直達洞庭湖進入長江,都柳江航運經柳江進入珠江。目前,經州境而過的株(洲)一六(盤水)鐵路複線,貴(陽)一新(寨)高等級公路正在加速建設中,凱(里)一麻(江)高速公路于九九年動工興建。
全州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程式控制通訊和GSM基站網路已覆蓋16個縣(市)。
最佳旅遊時間
貴州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在15°C左右,由於緯度較低,許多地區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夏,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在3-8°C之間,而最熱的7月份,平均溫度也在18-26°C之間。
貴州由於受季風影響,冷暖氣流交匯頻繁,年降水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但降水季節分配不均,80%的雨水都集中在5-10月份,此時遊客出遊,不要忘記帶好雨傘。
貴州的地勢起伏較大,地形也較複雜,導致氣溫的垂直變化十分明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差異十分普遍。貴州平均每天只有三四小時能見到陽光,是全國全年陰天日數最多的省份,所以貴州有“天無三日晴”之說。
節日
“吃牯臟”:又稱“踩鼓節”,是貴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苗族人認為用大牯牛皮製成的大鼓是祖先靈魂居住的地方,是一個血緣家族的紐帶和象徵。這種祭祖儀禮包括宰牛祭祖、用牛皮製鼓、祭鼓等一系列宗教禮儀。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民族舞蹈,分大擺手舞和小擺手舞兩種。大擺手舞是土家族祭祀遠祖的軍戰舞蹈,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共三天;小擺手舞是土家族的農祀活動,表達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愿,于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舉行。
“四月八”是苗族節日,貴陽是各民族混區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市郊的苗族人們吹蘆笙、載歌載舞、彙集一堂,同時,苗族青年借機表達愛情。城郊群眾也舉行唱山歌、牽羊游等多種活動。
“對歌”:是苗族、侗族、瑤族人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對歌內容極為廣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瑣事。對歌的形式也很多,主要有:路遇對歌、客來對歌、婚嫁對歌、圍火對歌、趕鳥對歌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每當農閑之時,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對歌會。喜慶黃昏之時,三五成群的男女青年聚集在草坪、山坡、公路旁擺設歌堂,用歌聲抒發心聲,用歌聲配偶。
“蘆笙和蘆笙舞”:蘆笙是吹管樂器中唯一可以演奏和聲的樂器。苗族有很多重要節日都離不開蘆笙。如四月八、苗年、蘆笙會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