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下司古鎮


概述
  嘉慶13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闢為商埠,到民國時發展為鬧市,有水陸碼頭,是黔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
  當時鎮上商賈雲集,馬幫成群結隊,商號、貨棧、會館、餐館遍布街巷,徹夜營業,被譽為“小上海”。現在兩岸大街還保留著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條石鋪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級大碼頭和小碼頭,以及禹王宮,觀音閣等古寺,古殿宇遺址,古居民,古巷道。位於清江村觀音山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觀音閣至今保存完好,香火鼎盛。討袁護國將領吳傳聲墓就在距下司1.5公里的保秧洲。
  下司鎮交通發達,城鎮建設迅速發展,商貿繁榮,清水江面寬闊筆直,碧水如鏡,已由省有關部門撥款修建東西岩800米長的龍舟賽看台,建立了貴州省第一個少數民族體育樹。下司民族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得到了較快發展,1992年8月被國家民委、國家體委授予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1989、1992、1994、1998年全省龍舟賽都在這裡舉行。以下司鎮政府往地為中心,有太陽島、桃源島、銅鼓苗族農民畫、擺仰民族風情、河壩瑤族風情、芭茅沖、老山河風光、瓮港狩獵射擊場等景點景區形成了下司省級風景名勝區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下司交通發達,通訊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居“三市一礦”(凱里市、都勻市、貴陽市、福泉“磷都”)四大市場中間。西離麻江縣城25公里,東抵凱里高25公里,西距重點建設項目—瓮福礦肥(福泉“磷都”)基地51公里。隨著貴新高速公路及凱麻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下司已經成為貴陽、凱里、都勻及瓮福礦肥基地實際意義上郊區。湘黔鐵路,凱麻高速公路,320國道,司晨公路橫越全鎮;35千伏國電電網覆蓋全鎮,光纖電纜和移動通信已經開通,網路覆蓋全鎮,通訊便捷。從凱麻高速公路下司入口處到縣府麻江、州府凱里僅需10分鐘,到都勻僅需30分鐘,到瓮福礦肥基地僅需25分鐘,到省城貴陽也僅需90分鐘,交通四通八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