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黃平飛雲崖


概述
  飛雲崖座落在黃平縣城東南12公里處的黃平至鎮遠的 公路幹線旁邊。這裡古村參天,樓群典雅秀麗,是貴州省著 名的風景名勝。清代雍正年間,鄂爾泰至此,曾手書"黔東 第一勝景"。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民族英雄林則徐赴滇 (雲南)就任路過飛雲崖時,寫有 《飛雲崖》詩:"志雲出, 山躡山魄,
   
    飛入九天化為石,天驚石破雲倒垂,欲起懸崖一千尺……"及,《滇軺紀程》(日記)。"飛雲岩天然奇秀,真如金枝玉葉,輪千蔥郁"。飛雲崖是貴州名勝古跡中文獻記述最詳和遊人題詠最多的一處,是保存完整和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屬貴州第一古剎。 來到飛雲崖,看,這裡古柏蒼松翠綠,濃蔭叢中的亭間、寺廟、長廊等古建築掩映其中,顯得極為幽深雅 致。聽山澗流水潺潺,聞鳥雀鳴唱,到此自會一洗塵世的煩惱。飛雲崖建築始建於明正統八年 (1443年),由月譚公館、養雲閣等組成,總面積2000平方米。這裡的古建築有的建於平地,有的立於山巔,有的巔柱崖壁;亭台樓閣,長廊寺廟,或依山附壁,或跨溪而架;飛翹角,雕粱畫棟,小巧玲瓏,工藝精湛,既有宗教建築風格,又具園林建築風韻,顯得庸容典雅,氣派非凡,把江南和地方的建築風格融為一體。
  這裡曾是明清兩代通往滇、黔、緬的古驛道;,過往飛雲崖的詩人絡繹不絕。明大學士王陽明正德初年謫貶貴州龍場驛曾游飛雲崖,留下《月潭寺公館記》:“天下之山,聚于雲貴,雲貴之秀,萃於斯崖”的名句。
  各位請看前面這塊磚石牌坊,白色的基調,是飛雲崖入口處的第一座古建築,是飛雲崖最具代表佳的古藝術畫屏。牌坊高8米,重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1年)。再看這坊豎匾鐫刻的草書大字 “飛雲崖”,筆力恢宏,氣勢開闊,筆力實在令人讚嘆!再看下額鐫刻的“黔東第一洞天”,評價之高,讚譽之絕,這就充分說明飛雲崖自古以來就極富盛名。現在請各位細細品嘗坊柱上鐫刻的72字長聯。長聯構思精巧,生動形象,對仗工整。還有坊面上鐫刻的青磚高浮雕吉祥圖案:"二龍戲珠"、"八仙慶壽"、"天將護門"、"孫武掛帥"等,右邊便是月潭寺。看月潭寺牌坊面上的彩塑和彩繪、花草樹木、麒麟獻寶、五福捧壽、琴棋書畫、人物故事等圖案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觀賞了寺內的韋馱樓、大佛殿、月潭寺公館、雲在堂、養雲閣和清風亭等古建築群,現請大家走過依溪長廊盡頭的滴翠亭。這滴翠亭婷婷玉立掩于綠蔭之下,倒映溪中,景緻十分迷人。
  越過滴翠亭左邊的魚池,順著這道石級往上走去觀賞接引閣、小官廳。大家看,呈在我們眼前的這塊奇特的崖壁,一塊巨型鐘乳石從崖頂懸空垂吊,壯如層層雲朵,冉冉騰飛,飛雲崖由此而得名。飛雲崖自古以來即為貴州名勝,明正統八年 (公無1443年指揮 (官名)常智在此始建月潭寺。
  明正清年間 (16世紀初葉)按察副使朱璣增建月潭寺公館。以後明清兩代陸續在此增建,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建築群。這些古建築與自然風光彼此映襯,相得益彰,歷代許多達官顯要及名流均到此瀏覽、題字、讚譽至極。當今的專家學者認定是貴州的第一古剎,確認飛雲崖是貴州的“文化富礦”。
  飛雲崖每逢農曆“四月八”,方圓數十里的各族群眾都 要前來雲集吹蘆笙、踩鼓舞、賽馬、燒香拜佛等,極盛時可 達到數萬人。
  飛雲崖距離黃平縣城大約14公里,在黃平與施秉之間公路的路邊。黃平與施秉之間班車很多,在黃平乘車,票價4元,20分鐘車程。門票價格5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