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法蘭克福展覽中心 (Frankfurt Exhibition Centre)


概述
     法蘭克福展覽中心由十個大廳組成,總面積40萬平方米,其中展地面積為26.3萬平方米。雖然是德國第三大展覽館,可卻是最重要的一個場館。每年,這裡至少有50多個展覽會,其中書展、汽車展、春秋兩季消費品展都是世界同類展覽中最大的。
     消費品博覽會
     消費品博覽會(Ambiente)是一個關於“吃、住和禮品”的國際最高級別的博覽會,每年有大約來自將近90個國家的14萬專業人士來到美茵河畔。在使用面積超過19萬平方米的展區內,4500家參展商向觀眾展示了他們用於居住、宴會、禮品、裝飾的產品以及其他一些用於居家布置的小玩意兒。
     國際汽車及零配件展覽會
     國際汽車及零配件展覽會(Automechanika)是關於汽車組件和零配件的引領國際潮流的博覽會,每兩年在秋季時節舉辦一次,有超過16萬觀眾和來自72個國家的大約4500家參展商前來參展。除了國際上的工業和貿易代表以外,還吸引了許多德國的車廠行家,其中專業人士的比例佔到了91%。
     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
     為期5天的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Frankfurter Buchmesse)為觀眾展示圖書、漫畫書、雜誌、報紙、地圖、日曆以及藝術作品。每年十月,有來自101個國家的超過7200家個人參展商前來向大約28萬名觀眾推介他們的產品。伴隨著這個博覽會的還有提供專業信息的許多活動,如特殊博覽會或文化節。
     9月末10月初,這裡舉辦世界上最大的圖書展覽。所有的人,只要在業內稍有名望,不管是作者還是出版商,書商還是圖書館管理員,藝術品交易商還是插圖畫家,代理商還是記者,信息披露者還是讀者,都紛至沓來,雲集於法蘭克福。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約30萬人前來參觀,參展商中有三分之二來自國外。據統計,每年在該書展上達成的版權貿易占世界全年總量的75%。
     費用:9歐元
交通
     乘16路或19路有軌電車,或者從中央車站乘3、4和5路城鐵,Messe Frankfurt站下,兩站的距離。

奧格斯堡 (Augsburg)


概述
     奧格斯堡建於公元前15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時代,位於菲森萊希河(Lech)與韋爾塔赫河(Wertach)之間。那時奧格斯堡就是一個貿易聚集地。經濟最繁華的時代則在15、16世紀.是由兩個商人世家——富格(Fugger)和威爾士經營遠方貿易和銀行業務所帶來的。就是在那個時代出現的建築物.至今影響著奧格斯堡的市容。
     奧格斯堡又被稱作是“藝術之城”、“文藝復興之城”、“彩色之城”。它是莫扎特家族、18世紀的建築師威爾瑟家族、埃利亞斯、霍爾本和阿格奈斯.貝爾諾的城市;然而,人們常常忘了提到布萊希特――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和作家之一,他出生在上勞街7號。城市為他設了一個博物館,幾年以來安置在萊希城區他的祖居里。奧格斯堡保留著無數古羅馬式、洛可可式和文藝復興式藝術,對遊人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這也是如今奧格斯堡成為現代文化之都的原因。
節日
     奧格斯堡是德國唯一一座有自己的官方節日的城市:8月8日是奧格斯堡和平節,因此奧格斯堡是德國節假日數量最高的城市。

新維德 (Neuwind)


概述
     德國西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城 市。在萊茵河右岸、維德河注入處。人口5.9萬(1984)。1162年首見史籍。1662年建市。河港;鐵路要站。工業以鋼鐵、機械製造、造紙和木材加 工、浮石和水泥等建築材料為主。曾設有許多摩拉維亞學校(1756-1910年)。是該城眾多專業化學校的先導。市內有動物園。

法蘭克福歷史博物館 (Frankfurt Museum of History)


概述
     歷史博物館是法蘭克福歷史的鏡子。從1878年開始,歷史博物館( Historisches Museum)共收藏了近60萬件與法蘭克福城市歷史有關的展品,介紹了1120年的薩爾豁夫禮拜堂、“從行宮到早期的城市”、“中世紀後期的法蘭克福”、“法蘭克福的歷史解剖”、“從中世紀到今天的歷史”。名為“美茵河畔的國際大都會:1866到2001的法蘭克福城市歷史”展覽展示了那些年間城市歷史中好的和不好的一面,例如搶佔房屋時代或法蘭克福人對足球的狂熱。名為“陌生的法蘭克福-移民-共同生活”的展覽展現了法蘭克福當今社會多文化的和睦相處。時代見證人寫的回憶錄“過去的歲月”也再現了那段歲月。
     博物館另外還不定期舉辦歷史、藝術史、文化史方面的展覽。兒童博物館給孩子們開辦了大量的展覽和活動。詼諧藝術和漫畫博物館收集了漫畫家尤其是“新法蘭克福派”作品。歷史博物館的獨立分館克洛恩伯格大廈展出德國第二大陶瓷工場製造的大量瓷器和陶器。
     最吸引人的是擺放在門廳里的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這個城市的模型,細節很精緻。周三有一些特別的活動,當地的囚犯利用免費入館的機會站在周圍,指出他們年輕時記下的地方。
     周一閉館,導遊講解須預約。
     票價:4.2歐,周三免費。

保羅教堂 (Paul Church)


概述
      位於羅馬廣場附近,是法蘭克福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建於1270年,自1787年開始改建,直到1833年完成。1848年,德國歷史上第一個經過選舉產生的議會在這裡召開,誕生了德國第一部統一憲法,從那時開始,它就成為德過統一和民主的象徵。
     教堂由沙石建造而成,曾於1944年毀於戰火。戰後作為民主的象徵被重建。
     今天保羅教堂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用於許多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動。

歌德故居 (Goethe-Haus)


概述
     歌德故居(Goethe-Haus) 歌德于1749年出生在法蘭克福。他的故居在二戰中被完全被壞,戰後經過修復。故居在市中心Grosser Hirschgraben大街上。共四層,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洛可可風格沙龍和音樂室,三層走廊上有精緻的天文鐘在歌德誕生的房間裡面有登歌德出生消息的報紙,四層是詩人的房間
     德故居坐落在德國魏瑪市弗拉恩普蘭大街的拐彎處,是一幢米黃色的3層樓房。從1782 年到1832 年,歌德在這裡生活了50個年頭。 歌德出生在法蘭克福的一個富裕家庭,16 歲時,他曾遵照父親的意願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但他真正愛好的是自然科學和藝術。18 世紀70 年代初,他創作了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 、長詩《普羅米修斯》等作品,揭露了封建社會的殘暴和虛偽,吹響了叛逆的號角。歌德一生創作了150多卷作品,是一個與莎士比亞、但丁、托爾斯泰等人並駕齊驅的文學巨人。
 
  1775 年,26 歲的歌德應魏瑪小公國公爵奧古斯特的邀請來到魏瑪,深受奧古斯特公爵的信任和愛戴,先後擔任過樞密顧問官和首相等職。1782年,歌德被賜予貴族身份,住在市內官邸,即現在的故居。
     景區門票:3.58歐元
 
  開放時間:十月至三月,星期一至五 9:00~16:00,星期六、日10:00~16:00。四月至九月,一至五9:00-18:00,星期六、日10:00-16:00
交通
     從人行天橋橫過汽車車道,沿柏林大街向右走幾步便到了“大希爾西格拉本”街(左邊)。歌德故居(Goethe-Haus)的擺設都維持原樣,在廚房裡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歌德和他母親“阿雅女士”當年用過的廚具。
 
  交通路線:
 
  1-6/8路火車到衛戊大本營 (Hauptwache)、
 
  1-5號地鐵到威利勃蘭特廣場 (Willy-Brandt-Platz)
 
  地址 Freies Deutsches Hochstift Frankfurter Goethe-Museum
 
  Großer Hirschgraben 23-25
 
  60311 Frankfurt am Main

森肯伯格博物館 (Naturmuseum Senckenberg)


概述
     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博物館之一。它向人們展示了四十億年以來的地球的變遷和各種生命形態的演化。
     博物館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和礦物岩石標本有數百萬件,許多館藏都是稀世之寶。其中的古生物展品非常豐富,包括各種古魚類、恐龍、始祖鳥和哺乳動物等各種門類。
     在博物館前的廣場上,擺放著兩個真實大小的模擬恐龍,讓參觀者還沒步入博物館就開始了探索自然的時空之旅。
     博物館分為四個展廳:爬行類動物展廳、哺乳類展廳、昆蟲鳥類展廳和海洋生物展廳。
     其中,爬行類動物展廳擁有歐洲最豐富的同類標本收藏。
     在哺乳類展廳旁是所謂的“研究平台”,在那裡參觀者可以探索熱帶雨林的秘密,也是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們懷著好奇心來到這裡,象真正的科學家一樣觀察雨林不同高度層的動物分佈。蟒蛇、烏龜、科莫多巨蜥,這些恐龍時代的遺民繼續著它們的生存演化。
     展館中的“時間機器”——一個巨大的時間輪,通過多媒體設備模擬了了地球表面的變化。人們可以通過它看到7.5億年前的過去或2.5億年之後的未來,以回顧或展望地球的發展。
     遍布博物館各處的電腦信息服務點,可以讓那些想深入了解某些專題的參觀者獲得足夠的信息。博物館電影院用現代技術生動的再現了自然演變的過程。
     開放時間:每天9點——17點   周三9點——20點  周六,周日,節假日9點——18點
     閉館時間:12月24日,12月31日,1月1日
     票價:成年人(16歲-65歲) 6歐元  成年人(66歲以上)5歐元  未成年人(6歲-15歲)3歐元

法蘭克福大教堂 (Frankfurt Cathedral)


概述
     位於羅馬廣場以東。又稱為“皇帝大教堂”(aiserdom),因為是德國皇帝加冕的教堂。從14世紀迄今,已有600年的歷史,雖幾經戰火,仍能倖免于難。在1562-1792年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加冕典禮即在此舉行,在教堂的寶庫內陳列有大主教們在加冕典禮時所穿的華麗衣袍。
     主樓是壯麗的十五世紀哥特式塔樓,高95米。教堂南面的投票禮堂是曾經選舉皇帝的地方。奇怪的是大教堂里從來就沒有大主教。
     遊客可以登上大樓分別高40米和75米的兩個觀景平台。
     費用:3歐。
     開放時間:9:00-12:00,2:00-18:00,周五上午不開放。
交通
     城市輕軌(U-Bahn):到達Hauptwache站下車即到;慢火車(S-Bahn):到達Hauptwache站下車即到;步行:從火車站步行15分鐘即可

施特德爾美術館 (Städelsche Kunstinstitute)


概述
     即國家藝術學院。是由法蘭克福的銀行家施特德爾捐資設立的繪畫館。它廣泛地收集自中世紀和現代的德、日、義大利、荷蘭及法國繪畫。梯斯巴因所崇拜者作的歌德肖像畫《堪帕涅的歌德(歌德在羅馬郊外的鄉村中)》是眾多歌德像中最有名的,歌德的們可莫要錯過這件作品。
     除此之外,中世紀的德國佛朗多繪畫(揚·凡·愛克、杜拉、荷巴因、克拉納赫)、14至18世紀的意人利畫家(波提切利·弗拉安捷利克、拉斐爾、梯也波羅)。17世紀的巨匠(艾爾斯海瑪·魯本斯、倫勃朗、斐梅爾、普桑)。浪漫派與納扎雷派(福爾)以及表現主義派(貝庫曼、萊爾希納)等的作品也都能欣賞到。
     周二免費,平時6歐。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10:00-17:00 (周三開放至20:00)
     電話:605 0980
交通
     地址:Schaumainkai 63
     地鐵Schweizer Platz站下

科布倫茲 (Koblenz)


概述
科布倫茲 (Koblenz)坐落於兩條著名河流之交薈處 - 萊茵河(Rhein)及摩澤爾(Mosel),而整個城市有三份之二之地方都覆蓋著青翠的叢林和草地,風光如畫。科布倫茲市有非常美麗的舊城區和現代化新城區,遊客可在城裡欣賞古雅建築,又可漫步全歐洲最大的購物區之一,挑選時尚精品。
假若累了,萊茵河或摩澤爾河岸也有很多舊式酒吧與露天茶座,讓遊客享受心愛的飲品及細味兩河動人風情。
交通
科布倫茲 (Koblenz)機場
科隆/波恩機場(Flughafen Köln/Bonn,83 公里)
www.koeln-bonn-airport.de
法蘭克福機場(Flughafen Frankfurt,107 km)
www.frankfurt-airport.de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A3、A48、A61
鐵路
鐵路:城際特快(ICE)、城際快車(IC)、歐洲城際快車(EC)
文化
科布倫茲 (Koblenz)旅遊點簡介
   德意志角(Deutsches Eck)
德意志角是這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正是萊茵河及摩澤爾河的交會處。這裡立著威廉大帝紀念碑,附近又有埃倫布賴特施泰因堡(Ehrenbreitstein)、選侯宮(Kurfstliches Schloss)、舊堡(Alte Burg)、史特臣岩城堡(Schloss Stolzenfels),以及許多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和紀念碑等。
在郊外還有許多著名的城堡,如艾爾茲堡(Burg Eltz)及馬克斯堡(Marksburg)等,值得一看。
   科布倫茲市中心
漫步于科布倫茲有它獨特的樂趣,浪漫的小巷、古老廣場及舒適的旅館。旅客可從市中心Florinsmarkt步行至廣場Muenzplatz再至Jesuitenplatz,途中更可享受著名的葡萄酒。
戶外活動
因為科布倫茲有著溫和的氣溫,這正適合各種的戶外活動,如於兩河岸邊的小徑步行或踏單車。而這城更被環山圍繞,當中的河谷當然是理想的動感假期之選。
小錦囊
傳統食品Deppekoche,即馬鈴薯薄煎餅,配上洋蔥和煙肉,再加上萊茵河及摩澤爾河的葡萄酒,滋味無窮。
節日
科布倫茲 (Koblenz)科布倫茨文化活動日曆上的高潮有焰火表演“萊茵河煙花節(Rhein in Flammen)”、中萊茵的音樂時刻(Mittelrhein Musik Momente)以及”地平線”世界文化節(Weltkulturfestival „Horizonte“)。  
“萊茵河煙花節”
享有國際盛譽的大型活動“萊茵河煙花節(Rhein in Flammen)”每年都吸引了大約50萬遊客前來觀賞。 除了獨一無二的大型煙花表演, “萊茵河煙花節”上最有吸引力的節目、同時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標誌,要數在斯拜(Spay)和科布倫茨(Koblenz)之間舉行的歐洲最大的遊船遊行。大約80艘遊艇飄在河面上,駛過浪漫的萊茵河各地、城堡以及宮殿,它們已經被焰火照得如同白晝。八種煙花伴隨著遊船行進,最後當夢幻般壯觀的焰火在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Festung Ehrenbreitstein)上空綻放,整個活動才落下帷幕。  
中萊茵音樂時刻
在中萊茵音樂時刻(Mittelrhein Musik Momente)上,世界明星、年輕的後起之秀和本地藝術家們全都令觀眾歡呼雀躍,這是令觀眾期待的最高水平的音樂會。該活動在科布倫茨與賓根(Bingen)之間浪漫的萊茵河谷舉行。  
“地平線”世界文化節
“地平線”世界文化節(Weltkulturfestival Horizonte)在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Festung Ehrenbreitstein)的壯觀背景下舉行。來自南美洲、歐洲、中東地區以及亞洲等世界各地的音樂團體在多個舞台上演出。這是德國舉辦的同類型中規模最大的音樂節之一。

應用藝術和手工藝博物館 (Museum of Applied Arts and crafts)


概述
     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于1985年對外開放,它因漂亮的紹美因凱公園(Park am Schaumainkai)、梅茨勒別墅(Metzler)和法蘭克福里夏德梅耶爾建築(Richard-Meier-Bau Frankfurt)而成為法蘭克福最美麗的藝術與珍寶館,它是德國六大工藝美術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向觀眾公開展示了六千多年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藏品,參觀者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各種用金、塑料、瓷器、木材、玻璃、象牙、羊毛、搪瓷、琥珀、橡膠或銀製成的藝術品以及來自歐洲、東方國家和遠東地區的藝術品。周一閉館,提供導遊講解。
     票價:5歐,周三免費

對話博物館 (Dialog-Museum)


概述
     法蘭克福的對話博物館(Dialog-Museum)里什麼都看不到,參觀者在這裡只能傾聽、感覺、聞嗅和品嘗。在博物館,參觀者可以了解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中,自己是如何憑感覺來感知周圍環境的。通過這種方式,這種最平常的情形就成為參觀者自己的一次“發現之旅(Entdeckungsreise)”。不過在參觀的時候,參觀者可不是獨自一人,博物館安排了有視覺障礙的導遊,他們將陪伴視力正常的參觀者欣賞展覽“黑暗中的對話(Dialog im Dunkeln)。”
     周一閉館,只有預約和導遊講解才可參觀。

馮·貝特曼公園 (Von-Bethmann-Park)


概述
     馮·貝特曼公園(Von-Bethmann-Park)厚厚的圍牆擋住了大城市的熱鬧與喧囂。這片靜謐的綠洲以前曾是銀行世家貝特曼的私人花園。這裡擁有五顏六色盛開的鮮花和巨大的花壇,相當於一座小型療養地公園。中國花園(Chinesischer Garten)為整個公園增添了一抹亮色,它是根據中國古典的天人合一的學說“風水”的原則設計的。在貝特曼公園中的咨詢花園(Beratungsgarten),人們可以獲得關於植物病蟲害的知識以及如何照料和栽培植物的建議。

法蘭克福博物館區 (Frankfurt Museum District)


概述
      法蘭克福博物館區地處法蘭克福市薩克森豪森區的美因河畔,位於愛塞爾納鐵橋(Eiserner Steg)與和平橋(Friedensbrücke)之間。博物館區是法蘭克福的藝術與文化區,這裡集中了十三個不同類型的知名博物館,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一個特殊的博物館景區和最重要的博物館景區所在地之一。法蘭克福這個大都會因其在美因河兩岸的這個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區而蜚聲藝術界。博物館區同樣也是各種文化活動的舉辦場所,如在每年八月的最後一個周末這裡舉行的博物館河岸節、每年春天舉辦的“博物館之夜”。
     重要展館有:
     國家藝術學院即施特德爾美術館,展出由中世紀至現代西洋繪畫作品,其展品總數接近十萬件。
     古代雕塑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代的雕塑作品,同時還有埃及古代文化展。
     德國郵政博物館:展示通信的歷史。
     德國建築博物館:是石器時代至今的人類居住地的一系列展覽。
     德國電影博物館:電影歷史展覽,展覽的內容和檔案不斷變化。
     應用藝術博物館:德國六大工藝美術館之一。
     聖像博物館:收藏了大量俄羅斯宗教畫。
     大多數博物館的開放時間是: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三10:00-20:00,周一不開放。周三許多地方是免費的,但是要早些,以避免夏季的學校師生群。
交通
     地鐵Schweizer Platz站下。

法蘭克福老歌劇院 (Old Opera House Frankfurt)


概述
     法蘭克福老歌劇院(Alte Oper)是法蘭克福最著名的建築之一,法國巴黎歌劇院的複製品,1880年建成,開演當年威廉一世皇帝觀看了首場演出之後,大為感動,宣布說唯有法蘭克福能繼承如此金碧輝煌,1945年戰爭以後它完全成為廢墟,七十年代末的修繕共花費了兩億四千萬馬克,新建採用新古典主義式。如今同時作為音樂廳和會議中心使用,一流的文化場所。
交通
     地鐵Alte Oper站下。

棕櫚樹公園 (Palmengarten)


概述
      是市中心的一個植物王國,佔地二十六公頃,裡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植物,是德國最大的植物園。這座展覽花園地處漫步小徑與綠化帶之間,並設有躺椅,是1868年由商業園藝師兼園藝建築師海因里希斯邁爾(Heinrich Siesmeyer)建造而成的,1871年起正式對外開放。這裡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主題公園和大量玻璃暖房。棕櫚樹花園除了茂密的植物之外,全年還舉辦一系列的主題展覽。提供散客和團組導遊講解。       
     票價:4歐
     開放時間:每天09:00-18:00 
交通
     地址:Siesmayerstrasse 61
     地鐵Bockenheimer Warte站下 

法蘭克福 (Frankfurt)


概述
法蘭克福(Frankfurt)凡到德國旅遊的人十有八九要到法蘭克福轉機。因而,法蘭克福幾乎成了德國的代名詞。法蘭克福現在是德國商業及製造業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城市,它位於美茵河右岸,臨近美茵河與萊茵河的交匯點,座落在陶努斯群山南面的大平原上。市中心和內城在美茵河北岸,美茵河上眾多的橋樑把內城與近郊薩克森豪森地區連接在一起。
    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五大城市,始建於公元794年,充滿了多元化的魅力。法蘭克福不僅是德國金融業和高科技業的象徵,還是歐洲貨幣機構匯聚之地,這裡擁有400多家銀行、770家保險公司以及無以計數的廣告公司。這裡還有德意志中央銀行和歐洲第三大證券交易所。
    法蘭克福還是國際會議中心,每年至少有50,000個會議在這裡召開,260萬觀光客湧入此地參加各種會展,這裡是歐洲大陸最繁忙的會議場所。法蘭克福擁有“德國最大的書櫃”——德意志圖書館,德國法令規定1945年以後出版的德語印刷物都有義務提交它保存。大約500個出版公司集中此地,其中包括德國最大的出版公司,所以法蘭克福稱得上是世界圖書業的中心。每年世界最大、最有名的書展在法蘭克福舉行,吸引了大約800萬參展商以及250,000參觀者。
    法蘭克福馳名世界的絕不只是它的盛大展覽,它的現代化工業也聞名遐邇。赫希斯特、德吉薩和呂特格爾斯等企業的化工產品、醫藥、染料或電腦工業製造都在世界市場上各領風騷。全球的汽車製造商都在使用法蘭克福泰維斯公司的無石棉閘瓦,威迪歐(VDO是世界汽車配件和汽車技術電子操縱控制儀錶的第二大製造商)。馳名世界的歐寶總廠、大眾汽車製造廠以及蒂森一亨歇爾工廠都與法蘭克福同在一個聯邦州內。
交通
 法蘭克福(Frankfurt)
飛機:
     Flughafen Frankfurt/Main機場 (電話:069/6900;網址:www.frankfurt-airport.de),位於A3和A5兩條高速公里的交叉口處,距離市中心11km。這個機場的繁忙程度堪稱歐洲之最,共有全世界110個國家的240條航線。也是德國最大的國際機場,德國多有的主要航班都會經轉法蘭克福機場。從法蘭克福飛至柏林以及漢堡需70分鐘,至慕尼黑需60分鐘。欲知法蘭克福機場的具體信息可撥打電話01805/3724636。
 
   
   Flughafen Frankfurt/Main機場 (電話:069/6900;網址:www.frankfurt-airport.de),位於A3和A5兩條高速公里的交叉口處,距離市中心11km。這個機場的繁忙程度堪稱歐洲之最,共有全世界110個國家的240條航線。也是德國最大的國際機場,德國多有的主要航班都會經轉法蘭克福機場。從法蘭克福飛至柏林以及漢堡需70分鐘,至慕尼黑需60分鐘。欲知法蘭克福機場的具體信息可撥打電話01805/3724636。
火車:
   Hauptbahnhof是法蘭克福的主要火車站,也是歐洲最繁忙的,每天約有1,600班列車,載客量為255,000 ,欲知行程、車票預訂及座位等信息,可聯繫Deutsche Bahn (電話:若在國外撥打01805/996633 ,在德國國內則撥打11861)或訪問網站:www.bahn.de.
 
 
巴士:
   法蘭克福有長途汽車服務,可到達德國及歐洲其他800多個城市。汽車均從Hauptbahnhof南邊出發,欲知詳細信息,聯繫 Deutsche Touring GmbH, 地址:Am Römerhof 17 (電話:069/230735).
 
【市內交通】
公共交通工具:
    法蘭克福交通方便,有地鐵、電車、公汽,這些均有 RMV (Rhein-Main Verkehrsverbund)運營, 地址Mannheimer Strasse 15 (電話01805/768-4636; 網址:www.rmv.de).每個站點附近都有綠色的自動售票機,每個自動售票機都有區域地圖並且有6種語言版本。除公汽外(可以直接付錢給司機),其他交通工具都是上車前買票,否則,一旦被抓住,你將會被罰款40€ ($50)。
    如果你想簡化乘車和去博物館餐館的買票程序,可以在旅遊局買一張通卡Frankfurter Tageskarte (Frankfurt Card),這張卡在法蘭克福內乘任何交通工具都不受限制,而且去博物館參觀還會打對摺。有大人陪伴的小孩若是14歲或以下年齡,免費。注意:此卡在購買當點晚上24:00后失效,若失效之後還用會被罰款。欲知更多信息,可咨詢旅遊局。
    欲知法蘭克福的所有交通的相關信息,可聯繫旅遊局RMV, 電話:01805/7684636,或訪問網站 www.rmv.de 看其英文版。
 
計程車:
   撥打電話叫計程車並沒有額外費用,電話:069/545011, 069/230033, 或069/250001,或者你也可以到街邊任意一個的士停靠點招攔,計程車按照路程長短或者車載行李重量計費,而不是根據行李的件數。有些計程車可以載6位乘客,有的則只可以載4位。計程車晚上的起步價為2.50€ ($3.15),白天的起步價則是2€ ($2.50),之後每公里增加1.40€ -1.55€ ($1.75-$1.90),具體根據當時的時間段決定。最貴的費用是在假日22:00-06:00;最便宜的車費則在10:00-16:00。
 
 
蘋果酒專列市內風光(Ebbelwei Express):
    在著名的蘋果酒產地法蘭克福,有一種觀光列車,叫做Ebbelwei Express即蘋果酒專列。您可以可以坐在列車上一邊品嘗著美酒,一邊環繞薩克森豪森、羅馬人廣場、動物園等名勝古跡遊覽觀賞。由老式列車改造成的蘋果酒專列內部裝飾完全是酒吧風格。車身通體紅色,就好象是連列車也喝醉了,車廂上描繪著歌德醉卧圖以及法蘭克福的名勝古跡,以致人們看一眼就會知道:這是蘋果酒專列了。
  
 
     地址:上車地點就在列車總站、薩克森豪森等市內列車的停靠站,遊覽觀光路線上都可以自由上下車。
     開放時間:周六、日及節假日的13:40-17:40之間每隔40分鐘發一次車,1天運行7次;11月至3月節假日的一部分需要2小時。
     電話:+49(069)21322425
     傳真:+49(069)21322727  
租車:
    大型的租車公司都在機場和城市的中心位置設了分部。最值得信賴的是Avis,它在市區分部的位於 Hauptbahnhof內 (電話:069/27997010); Hertz,位於Hauptbahnhof火車站的分部電話:069/230484;而位於Hanauer Landstrasse 117 的分部電話:069/449090。另外一個值得推薦的是Europcar,在Hauptbahnhof也有分部(電話069/2429810;網址: www.europcar.com),位於Am Industriehof 3-5的分部電話:069/9706410。
歷史
法蘭克福(Frankfurt)公元前後,萊茵河和多瑙河是羅馬帝國的北方邊界,羅馬人修築了連接兩河的長城,從法蘭克福附近經過。於是人們在這裡設置了駐軍營地,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這時軍營日漸荒蕪,幾乎被人遺忘,直到8世紀才再度興起。取名法蘭克福,意思是法蘭克人(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的渡口。
公元794年法蘭克福作為查理大帝的行都首次載入史冊。
1152年,選帝侯們首次在法蘭克福聚會,選聘書巴巴羅薩即紅鬍子一世為帝。
1356年卡爾四世頒布金牛詔書,正式規定,選皇帝在法蘭克福舉行。
從1562年起,法蘭克福又取代亞琛,成為皇帝加冕大曲舉行地,前後有10位皇帝在這裡加冕,登上皇帝寶座。
神聖羅馬帝國於1806年正式告終,從1816年到1866年,法蘭克福又成為德意志邦聯議會所在地。
1848年,德意志各邦組成德意志國民議會,在法蘭克福舉行會議討論德意志的統一問題。
1866年法蘭克福併入普魯士,結束了從1372年以來的帝國自由市的自治地位。
德國統一后,這裡工業迅速發展,化學工業尤為突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33次大轟炸摧毀了法蘭克福80%的建築。戰後,法蘭克福迅速重建。
今天除化學、電子、機械工業外,第三產業如交通、金融、博覽事業更是蓬勃發展,市區一改舊觀,高樓林立,法蘭克福一躍成為國際知名的大都市。
文化
法蘭克福(Frankfurt)位於博物館區(Museumsufer)的法蘭克福眾多博物館里有繁多的展覽。從流行音樂、古典歌劇到現代戲劇,這裡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  
歌德故居和歌德
歌德故居(Goethehaus)是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父母的家,歌德在這裡出生並創作了他的第一批作品。這套居所呈現了18世紀中期富裕市民的生活狀況。對於家居文化而言,其室內布置是典型的巴洛克後期風格,通過它可以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儘管室內布置早已不是當年原有的陳設,但人們都盡量使每個房間恢複原貌。  
老歌劇院
老歌劇院(Alte Oper)是德國經濟繁榮時期(Gründerzeit,1871-1873年)的代表性建築,自從重新開放以來,它已成為法蘭克福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裡的“大廳(Großer Saal)” 以珍貴的硬木裝修,其優質的音響效果聞名於世。在“大廳”以及莫扎特廳(Mozart Saal)里,每晚都舉行豐富多彩的節目,既有來自國外的樂團,也有獨唱獨奏音樂會,音樂種類涉及交響樂、室內樂、歌曲晚會以及經典和現代音樂,也有爵士樂、搖滾樂、流行音樂和卡巴萊等。  
青年文化 - 巴奇卡普
在法蘭克福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時髦場所。“巴奇卡普(Batschkapp)”是一個文化中心和搖滾俱樂部。這裡舉行眾多音樂盛事和派對。“巴奇卡普”向新秀、新潮流和新音樂敞開大門。
最佳旅遊時間
法蘭克福(Frankfurt)氣候溫和,春秋季比較潮濕,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夏冬溫差很大。1月份平均氣溫-1.5℃,7月份平均氣溫17.5℃。
                                                月平均氣溫:(單位:攝氏度)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最低氣溫
-2
-1
2
6
9
13
15
14
11
7
3
0
最高氣溫
3
5
11
16
20
23
25
24
21
14
8
4
節日
法蘭克福(FRANKFURT)是歐洲最大的會展中心,每年承辦至少5000次的國際國內大型會務。每年11月在這裡舉辦的法蘭克福國際圖書博覽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書商匯聚於此,規模不同凡響。
法蘭克福是歐洲最大的會展中心,每年承辦至少5000次的  國際國內大型會務。每年十月在這裡舉辦的法蘭克福
  國際圖書博覽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書商匯聚於此,規模不同凡響。
廣受歡迎的博物館堤岸節每年都會吸引三百多萬遊客,也是法蘭克福年度特色活動之一。在美因河兩岸,所有的法蘭克福博物館都通過各種特色展出和固定展覽向人們展現自己。在最後一個晚上,美因河上無數綻放的焰火將為整個活動劃上美麗的句號。8月舉行。與往年一樣,傳統的法蘭克福聖誕集市于年末在羅姆堡開張,是德國最美麗的聖誕市場之一;溫暖的燭光和美妙的香氣營造出美好的氛圍。而一些特產美食,在聖誕集市上總是品種繁多並質量上乘。同時還有10個教堂的50口大鍾齊鳴,讓人不能忘懷。
法蘭克福之聲音樂節,沿蔡爾節舉行,在8個露天舞台上的70多場演出持續12小時,當地和外來樂隊演奏電子音樂、靈樂、布魯斯和搖滾,聯袂展現當下流行樂的走勢。
其他節日有:5月末6月初,在保羅廣場舉行藝術和手工藝節。
 

國王湖 (Koenigssee )


概述
國王湖Koenigssee
2008年6月14日,前往國王湖,從Munich乘火車到Freilassing,然後到Berchtesgaden 再坐公共汽車,共三小時十分鐘.自動售票機的Bayern 票要比人工售的便宜2歐元.景點票價為短線11.8歐元,長線16歐元左右.可惜,我乘的船講解者只會德語,所以沒有聽懂.只記得船長吹了號子聽回聲很美,然後就是收取消費.之後,到了島上森林公園,走了一圈.
整個乘BAYERN票,連接的很合理,找火車只需看時刻表上的gleise,站台號就行了.基本不會錯,火車比較空,一般到了下車點都是去景點的,跟大部隊就行了.
Neuschwanstein 新天鵝堡慕尼黑西南120公里.
Mercure Hotel  Munchen Neuperlach Sued
BSH
飛機場 S8 到Ost Banhof,再轉U5 Neuperlach  Sued
 
文化
國王湖(koenigssee)
位於德國和奧地利邊境的小城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旁,靠近阿爾卑斯山脈。這個位於叢山峻嶺中的小鎮,是德國阿爾卑斯山區最優美的地區。
  國王湖是一個小鎮,群山圍繞了好幾個湖,還有優美的國家公園。 有包括國王湖三湖(Koenigssee,Obersee,Hintersee)、希特勒的茶室鷹巢(Kehlsteinhaus, Eagle's nest)、耶那峰(Jenner)、阿爾卑斯山德國境內第二高峰瓦茨曼峰(Watzmann)、拉姆稍教堂(Ramsau Kirche)、魔法森林(Zauberwald)、鹽山(Obersalzberg)等等。
  國王湖(Konigssee)位於小鎮南方5公里,是一個狹長的優美湖泊。位於高1885公尺的Kehlstein山項。1937年時,建了這座招待所作為希特勒生日賀禮,之後鷹堡便成為戰時希特勒用來招待盟友玩樂及與蓋世太保們開會的地方,現今鷹堡已成為山頂餐廳及展望台。
  國王湖在巴伐利亞州南部群山環繞之中,是一個因冰河侵蝕而成的湖泊,極像北歐的峽灣風貌,湖水清澈。這湖水平如鏡,碧勝美玉,四面環山,山勢險峻,感覺像是哪位巨人在這山間橫劈一斧,乘船行於其間,猶如仙境一般,被譽為德國最美的湖泊。 據說國王湖的名字就是來源於這四圍的高山,一個像國王,一個像王后,中間的小山巒則是他們的孩子,遠處還有一座躺下的巫婆峰。
  奧伯薩爾茨堡峰高約5000英尺。站在山脊上俯瞰,群山環繞,國王湖掩映于山谷之中,令人不由驚嘆,人間竟有此瑰麗景色。湖心島上紅頂的修道院,山間的巨石,當真是處處可以入畫。此外從火車站下車后沿著專供步行的山間小路走到湖邊,更可以體會到'清溪石上流,澗水穿越林間,有窄灘有湍流,說不出的靈秀。但是如果想要徒步前往紅頂教堂,就要翻過群山,當地人告訴我們如果運氣好那大概需要五六個小時。乘船前往成為大多數遊客們的選擇。
 國王湖被陡峭的山峰夾在中間,遊船穿行其中,別有趣味。當遊船來到一絕壁前,水手吹起了小號,樂聲在山谷中飄蕩開去,又曼妙地迴蕩回來。據說從前航船穿行到此,船長就會鳴想火藥槍,槍聲能夠迴響7遍,讓人心馳神往。當然天氣好的時候,小號聲也能夠迴響兩遍,不過今天陰天,一遍也算對得起觀眾了。而且在悠揚的號聲可不是免費的,觀眾需要為此支付一些小費。不一會,遊船靠岸,我們信步上岸參觀起著名St. Bartholomew’s修道院,修道院的造型很特別,紅色的屋頂在幽靜的山谷和綠色草坪的映襯下極為顯眼。

新天鵝堡 (New Swan Stone Castle)


概述
     新天鵝堡(英:New Swan Stone Castle 德語: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位於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鵝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Fussen)鎮約4公里,離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
     這座城堡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之一。共有360個房間,其中只有14個房間依照設計完工,其他的346個房間則因為國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是德國境內受拍照最多的建築物,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1]城堡建設背景 新天鵝城堡是德國的象徵,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那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城堡,據說目前仍有14000個。在眾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是位於慕尼黑以南富森(Fussen)的阿爾卑斯山麓的新天鵝城堡。由於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也有人叫白雪公主城堡。建於1869年。從奧格斯堡到富森,光是坐火車一路的風景都會讓遐思神往。這猶如人間仙境的地方藏著有關魔法、國王,騎士的古老的民間傳說,還有那無邊原始的森林、柔嫩的山坡、無邊的綠野上漫步著成群的牛羊,積雪終年的阿爾卑斯山和無盡寬闊的大湖。
     開放時間:
     從4月1日到9月30日 周一~周日9:00到17:00點 
     從10月1日到3月31日 周一~周日10:00到15:00點 
     以下時間是不開放: 
     1月1日, 12月24-25日,12月31日,懺悔節(Shrove Tuesday)(四旬齋開始的前一天)。
     門票:
     成人:9歐元;在門票上有進入時間,按時排隊進入,購票時先說明語音導遊語言,有中文。
 
     學生,軍人,65歲以上老人(需要出示有效證件):8歐元; 
     團體(15人以上):8歐元; 
     兒童(18歲以下):免費;
交通
     從富森火車站做310路公共汽車到達天鵝堡山腳,之後可以選擇步行,坐馬車或做登山公共汽車到達新天鵝堡(固定線路)。 
     如果是從慕尼黑去的話可以在中央車站購買拜仁周票一日票(Bayern Ticket),當日有效,一個人是23歐元,5人票28歐元,可以在拜仁州乘坐所有公交線路包括火車,也可以購買一直都有效的來回車票,要45.7歐元。建議購買拜仁票,然後火車來回和從火車站去天鵝堡的公交都可以乘坐而無需再購買,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共用一張車票。富森火車站去天鵝堡可以坐78路73路,也可以打車,10歐元,如果人數在4人的話可以打車。
歷史
     中世紀,德國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建有四座古堡。19世紀,這些古堡已經是一片殘垣斷壁。其中一座稱為“前天鵝石城堡”。19世紀30年代,“前天鵝石城堡”由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路德維希二世的父親)所下令建造的“高天鵝堡”取代。其西南方的另一座“女人石城堡”,也早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兩座稱為“前高天鵝堡”和“后高天鵝堡”,就在新天鵝堡所在的位置上。
 
  路德維希二世決定在此地興建他的“夢幻城堡”,因此下令將前後高天鵝堡的廢墟炸掉,清除前後天鵝堡廢墟后在原址興建新天鵝堡。
 
  1868年5月15日,路德維希二世在給作曲家瓦格納的信中,他提到希望在前高地城堡的古堡廢墟上建造一座城堡,風格取自中世紀德國騎士城堡。當時路德維希建堡的啟發有幾個:
 
  一個是他父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早期建堡計劃
 
  另一個更重要的啟發則是他在1867年前往埃森納赫旅行中和弟弟奧托一世共同遊覽的瓦爾特堡。
 
  天鵝堡中的歌劇廳(Saengersaal)和騎士浴室(Ritterbad)的設計就採用了瓦爾特堡的設計圖為藍本。此外路德維希還受到西班牙摩爾人建築風格的影響。他想把天鵝堡建成作曲家瓦格納作品中的幻想的日耳曼傳說世界。城堡的設計主要交付給劇場布景設計師克里斯蒂安·揚克(Christian Jank)設計。
 
  1886年6月9日,國王路德維希最後在他自己建築的新天鵝堡中的逗留。
 
  1886年6月13日,國王路德維希于施坦貝爾格湖逝死時,新天鵝堡還沒有完工。
 
  1869年9月5日,新天鵝堡奠基。
 
  1869年至1873年新天鵝堡的大門部分的建築和內部裝飾完工。
 
  1880年宮殿封頂慶典。
 
  1884年入住。

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


概述
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
舊天鵝堡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改建一座12世紀古堡而成的,這座新哥特式的鮮黃色城堡,非常具有中古世紀神話的風味。
新天鵝堡是德國路易二世的夢的世界,一個專屬美的世界。他一生孤寂,不是面對政治密謀就是人身攻擊。在那個君主權力當道的年代,他不滿於自己徒有名銜的身份,試圖改變而又不得其所,因而常與內閣中的長老意見相悖。他與著名作曲家瓦格納的交往因過度揮霍,以及公私不分而遭內閣人士與人民的強烈反對。瓦格納的最終被迫離開慕尼黑,使路易二世愈加厭惡慕尼黑,而傾心於巴伐利亞山區——一個讓他感到快樂與自在的世界。
世事滄桑,如今德國人把路易二世的夢變成了現實,耗費巨資建成的新天鵝堡成為德國旅遊業賺錢的大戶,德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遠眺新天鵝堡令人有一種夢境般的感覺——高低錯落的塔尖在風動的樹林中時掩時現,仿佛有人聲在浮動。新天鵝堡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矗立在石山高原上,背一面清澈透明的湖水,鳥瞰四周緩緩起伏的樹林,幽靜的自然景色與新天鵝堡夢境般的外貌相互輝映。
城堡充滿了路易二世策劃與設計的思想:鋪張與絢麗。單是他那張后歌德式的木雕床,14名木匠就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成。城堡內不乏以天鵝為主題的裝飾。對路易二世而言,天鵝象徵著純潔,於是,從壁畫、門的把手到浴盆都可以看到天鵝美麗的身影。
交通
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
從富森火車站做310路公共汽車到達天鵝堡山腳,之後可以步行或做登山公共汽車到達新天鵝堡(固定線路)
歷史
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
新天鵝堡始建一八六九年,位於德國浪漫大道的南端,城堡的建造具有非常的戲劇性。 最初它是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King Ludwig II of Bavaria)的夢想所設計,國王是藝術的愛好者,一生受著瓦格納歌劇的影響,他構想了那傳說中曾是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他邀請劇院畫家和舞檯布置者繪製了建築草圖,夢幻的氣氛、無數的天鵝圖畫,加上圍繞城堡四周的湖泊,沉沉的湖水,確實如人間仙境。
路德維希二世(King Ludwig II of Bavaria)並不喜歡政事,他專註于督促自己城堡的興建,在當時城堡的建造也花費相當巨額,被認為是不適於統治而去位。國王生前並未看到自己的夢想完工,城堡是後人逐年完成,因此今日所見的城堡有著前人與後人合作的痕跡,每年百萬人到此探訪,這可能是國王當初所沒有想到的。
他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22歲那年,他在舉行婚禮的兩天前突然宣布解除與巴伐利亞公主蘇菲的婚事,此後一生未娶。他自己得不到世人的了解,便躲在自己的世界中,輕易不拋頭露面,遠行時甚至選擇夜行。因為對現實不滿,他致力於創造自己的童話世界。
1869年,就在巴伐利亞南部的天鵝堡遺址上,他勾勒出自己的夢的世界——新天鵝堡。
新天鵝堡是路易二世一個未完成的夢。1886年6月13日,在醫藥委員會宣布路易二世患有精神病的5天後,路易與古登醫生被人發現死在湖邊。當時他只有41歲。路易的死給他的家人留下了1400萬馬克的債務,也給世人留下了未完的夢(路易二世死後工程隨之停止)。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們還是將建造新天鵝堡斥為愚蠢行為。

菲森 (Fussen)


概述
     菲森(Fussen)位於帝皇角(Königswinkel)的菲森擁有一萬四千居民,在“浪漫之路”的最南端,享有療養和度假勝地之盛名。若要遊覽兩座王宮—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及舊天鵝堡(Hohenschwangau,4公里)、威斯教堂(Wieskirche,3公里)以及林德霍夫王宮(Linderhof 50公里),菲森絕對是個理想的出發地。沒有什麼地方能比菲森所佔據的自然地理位置更優越了:它地處阿爾比斯山山腳,四周是雄偉的高山,平緩的阿爾高山丘,寧靜安逸的湖泊,就像是人間仙境一般,而帝皇角是巴伐利亞州最美的徒步旅行區之一。
 
  菲林的老城充滿了歷史的浪漫氣氛。那裡同時也是舒適的漫步及購物場所。在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小巷子中,在主教夏宮(Hohes Schloss)腳下,有無數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里,都可以看見七百多年的城市歷史遺留下來的豐富藝術寶藏。
     菲森市博物館
 
  就在從前聖芒本篤修道院St.Mang所在的雄偉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群中如今矗立著菲森市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擁有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大廳,在整個歐洲範圍內,這裡展出的古老琉特琴和小提琴也是最好的收藏之一。
 
  城市及修道院的歷史在這裡也得以記載。另外,菲森的死神舞蹈也在這裡重現。
 
  開放時間:4月—10月:周二—周日 10:00—17:00;11月—3月:13:00—16:00。
 
  主教夏宮 Hohe Schloss
 
  主教夏宮聳立在菲森老城裡,與四周的建築相比只能用鶴立雞群來形容。庭院的房屋立面上保存著獨一無二的中世紀幻境圖畫。王宮裡還有巴伐利亞州立美術收藏的一個分館,這裡展出哥德時代後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和木板畫,還有19世紀慕尼黑眾畫家的作品。另外還有一些特展。
 
  開放時間:4月—10月:周二—周日 11:00—16:00;11月—3月 14:00—16:00。
交通
     距離菲森最近的機場有奧格斯堡(Augsburg-60公里)、慕尼黑(110公里)以及斯圖加特(210公里)。
 
  菲森旅遊中心
 
  地址:1 Kaiser-Maximilian-Platz 郵編:87629 Füssen
 
  電話:+49(0)8362 93850
 
  傳真:+49(0)8362 938520

鷹巢 (Eagle's Nest)


概述
     鷹巢,希特勒的昔日行宮,位於德國阿爾卑斯山脈1834米高的奧柏薩爾斯堡山頂。坐上班車沿著鷹巢路行進,然後乘上豪華的銅製電梯穿過懸崖上到鷹巢,來一次激動人心的旅行,暢享其壯觀的景色及其上佳的美食!這裡已成為彙集歷史性建築和讓人稱奇的高山秀色的獨特範例。 
  從這裡向下眺望,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希特勒的山間別墅,還可領略到湛藍如鏡的國王湖,更可遠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茲堡。
     從奧柏薩爾斯堡(Obersalzberg)到鷹巢停車場的道路被認為是工程上的傑作。這條道路是從堅硬的石頭中開鑿而出,並且工程只用了13個月就告完成,被認為是此類建築設計的獨特範例。
  其巨大的海拔高度距離居然僅通過一次Z形彎、只在鷹巢山(Kehlstein mountain)陡峭的北側穿越兩次就達到。1952年,鷹巢路關閉對公眾交通工具的開放,取而代之的是一項特殊的山地巴士服務投入運營。
  經過冬天的霜雪,鷹巢路側的石崖會被從上方掉落的石頭損傷,因此每年春天石崖都會被“清理”,確保從1952年開始至今都未發現事故。
     開放日期
  視天氣狀況,從五月開始開放至十月底
  電話+傳真: +49 (0) 8652 2969
  不提供住宿 
  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底期間關閉
  私人電話+傳真:+49 (0) 8652 61244 
交通
     自駕車,請走A8線在巴特賴興哈爾(Bad Reichenhall)處出口,或在薩爾茨堡南(Salzburg Süd)處出口,再至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從那裡走奧柏薩爾斯堡(Obersalzberg)路至奧柏薩爾斯堡的Hintereck停車場。
     乘坐RVO巴士從Hintereck停車場至鷹巢停車場。 
  或者從Ofneralm停車場徒步上至鷹巢停車區(約需1.5至2個小時)
  或者從Scharitzkehl停車場通過一條可欣賞壯觀美景的道路徒步至鷹巢停車區。(約需2.5至3個小時)

富森 (Fuessen)


概述
     福森是巴伐利亞Bayern州南部的小鎮,位於慕尼黑西南方約10公里,臨近奧地利邊境,是德國南部浪漫大道南端的終點站,也是向東至德國阿爾卑斯山之路的必經之地,因附近有聞名全球、遠近馳名的新天鵝堡而成為終年遊人如織的熱門景點。
交通
     鐵路:從慕尼黑以及奧格斯堡均有直達車到富森,車程需要 2~3小時。
     公路:用公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夏季(4月1日~10月31日)才行駛的羅曼蒂克大道專屬巴士- Eurobus,每日游法蘭克福與富森各對開一班,均在早上 8:00 開車)。
     自駕:自行開車前往者,福森最重要的道路當數北可達慕尼黑、難入奧地利境的A7高速公路。
     前往新天鵝堡,可在福森火車站前的巴士站搭乘往 Tegelbergbahn或往Schwangau的巴士,在舊天鵝堡(Hohenschwangau)下車。這段路程並不接受歐洲聯營火車票(Eurail pass)。下車后可步行或搭乘馬車前往。步行到新天鵝堡需 30 ~ 40分鐘,山坡陡峭,但是很值得走一遭。

浪漫之路 (Romantische Straße)


概述
     浪漫之路(德語:Romantische Straße)是全世界旅遊者最喜愛的旅遊路線之一,也是德國大名鼎鼎的觀光街道。它北起美因茨,途經拜恩州,一直延伸到德國境內阿爾卑斯山腳下富森,總長約336公里,是騎腳踏車旅遊愛好者的首選之路。
  一路上,從北到南,風景不斷變換。華麗得令人震驚的維爾茨堡主教宮,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夢幻城堡—新天鵝石宮,陶伯河上游有名的古城—羅滕堡和古城牆突兀的小城丁克爾斯比爾。這裡擁有幾個世紀前的古樸風貌和迷人氣氛。無論在浪漫之路的哪一處,您都會親自發現有特色的菜餚、美味的葡萄酒、氣象萬千的自然風光和城市風情、充滿童話色彩的城堡、鄉村教堂和古時要塞。
  浪漫之路上有一條小路,它地勢平坦,兩邊的坡地上種植了各種各樣的果樹。一年四季尤其是春天和秋天這些果樹都開得爛漫無比,香氣怡人,年輕的情侶喜歡手挽手漫步在這條充滿詩情和童話的小路上。

羅滕堡 (Rothenburg)


概述
     羅滕堡(Rothenburg)是德國巴伐利亞最出名的小鎮,有“中世紀明珠”的美稱,現在的羅滕堡是德國旅遊的熱門項目,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線路——浪漫之路、古堡之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羅滕堡古城始建於公元9世紀,12世紀首次修築城牆。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時期,羅滕堡作為帝國的自由市,商貿活動非常繁榮,羅滕堡也因此而盛極一時。這座小城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受了多次戰火的洗禮,然而幸運的是許多古老建築仍然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這讓今天的羅滕堡仍然充滿了歐洲中世紀的浪漫情調,這也正是如今人們如此喜愛這座小城的原因。
 
  羅滕堡最出名的傳說是,1631年,當時神聖羅馬帝國日暮西山,各種勢力的互相對抗使帝國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局面,宗教改革運動引發了新舊教派之間的戰爭,代表天主教的瑞典皇家軍隊在付出慘重代價后佔領羅滕堡,並打算毀滅羅滕堡。天主教軍團首領蒂利將軍放言,如有人能喝下5公升的酒,就可以使挽救羅滕堡,結果羅滕堡市長努什奮力將酒喝下,使得這座小城和小城的人們免受滅頂之災,而那位酒後昏睡了三天三夜的市長,自然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現在的議員酒店山牆上仍有蒂利將軍和努什市長的木偶,每天都在表演著飲酒救城的故事。
 
      羅滕堡重要的景點有:古城牆、市集廣場上的市政廳(Rathaus)和市議會酒店(RatstrinkStube)、聖喬治屠龍雕像噴水池(St.Georgsbrunnen)、聖雅各布教堂(St.Jakob–skirche)、城堡公園等等。當傍晚的夕陽撒下柔和的金光,這個靜謐的小城在光影的移動轉換中呈現出不同的景象,時光仿佛在一剎那停滯,千年前的景緻在人們眼前重現,異國的風采、懷古的幽情,讓人們愈發沉醉。
 
  景點旅遊提示
 
  開放時間:市政廳塔樓開放時間,每年4月-10月,9:30-12:30, 13:00-17:00;11月、1月-3月,周六周日開放12:00-15:30;12月,每日的12:00-15:00
      環城漫步:可從市政廳的活動木偶時鐘開始,再到城堡花園(Burggarten)、聖雅各教堂(St.-Jakobs-Kirche)等。出了城門,可在陶伯河畔野餐,非常寫意。
交通
      到達方式:從慕尼黑乘坐火車可以到達,從紐倫堡乘火車到羅滕堡要轉兩次車(Ansbach),(Steinach),遊客也可以走浪漫之路、古堡之路的旅遊線路來到這兒。羅滕堡距離紐倫堡和法蘭克福都很近,自駕車的旅程將會非常迅捷。
歷史
     羅騰堡1195年作為凡爾登主教魯道夫的國都建立。三十年戰爭后羅騰堡為瑞典人統治。從城堡改建成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經拿破崙的大肆破壞后未再得到修復。該地區說的是低地德語。

中國塔 (Chinese Tower )


概述
     位於英國公園內,塔下有知名的啤酒花園。迄今為止,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樸的樓閣式的五層木塔,檐端掛著小鈴。塔下有很多長凳和桌,可以一邊暢飲啤酒。一邊欣賞樓上表演的巴伐利亞民族音樂。
     塔的樣子有些古怪,還有些日式風格,只能說有點像中國的塔。那時歐洲人嚮往東方藝術,大半是半憑傳說、半憑想象造出了這座塔。
     塔底下的露天啤酒自助花園,很不錯的吃德國飯菜的地方。

英國公園 (United Kingdom Park)


概述
     位於伊薩爾河畔,佔地達350公頃,是慕尼黑最大的公園。是歐洲大陸最早的風景花園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公園之一。
     由於園林營造上效法英國,草地開闊,小徑蜿蜒,順應自然,極少人工雕鑿,因此起名“英國公園”。
     園中草坪濃綠,林蔭密布,野鴨嬉水河中,天鵝漫步草坪,一派和諧的自然風光。
     園內還有個建於200年前的古樸的樓閣式五層木塔,被稱作中國塔。不過這座塔,只能說有點像中國的塔。那時歐洲人嚮往東方藝術,大半是半憑傳說、半憑想象造出了這座塔。塔下有啤酒花園,為遊客提供飲料、娛樂休閑項目和絕佳的觀賞周邊美景的機會。
     公園北部以樹林為主,多幽靜小路,人較少,能看見騎車跑步的市民。南部人氣比較旺,有大片的草地,是有名的“天體浴場”。周圍通常有很多遊客遠遠的向那裡投去一瞥。據說也有當地的居民非常想去一睹究竟,於是買一本地圖拿在手上,假扮作遊客站在那看。
交通
     城市火車(S-bahn):S1+2, 4-8線到達Marienplatz站;
     地鐵(U-bahn):U3-U6線到Marienplatz站;
     有軌電車(Tram):19路到Nationaltheater站;
     公共汽車:53路到Odeonsplatz;

巴伐利亞電影城 (Bavaria Film City)


概述
     慕尼黑巴伐利亞電影城是德國最大的片場之一,建於1919年,面積約35萬6千平方米。導演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奧遜威爾斯、法斯賓德、彼德森、維姆文德斯等都曾經在這裡拍過戲。在導遊的帶領下,遊客可以參觀電影拍攝的真實布景,可以看到高科技的轉播車是怎樣進行現場製作的,還可以特別體驗到4D電影院的特殊音效系統。
     每三十分鐘一次的巴伐利亞特技表演絕對是電影城的一大亮點,那些紛紛前來的不僅僅是動作片的影迷。特技演員表演的都是危險絕活,影院座椅則會配合銀幕上電影的情節搖晃。
     12月24、12月25日閉館。提供多語種導遊服務。

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 (Olympiapark)


概述
     著名的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 Olympiapark )是一組高度集中的特大型體育建築群。是1972年第20屆夏季奧運舉辦的場地,也是目前慕尼黑市民最佳的運動場去處。建築設計的主導思想是:“近距離的奧運會”。政府則提出要配合城市規劃環境發行環境改造。慕尼黑像東京一樣,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城市,擠出地方修建場館是相當困難的。當局選中了距市中心4千米的一處報廢機場。體育建築體量龐大,形象獨特,對環境影響很大,環境和諧是完美體育建築創作的重要環節。國內外優秀體育建築無不依托環境特點展開創作。
     慕尼黑奧運公署正是由於在這方面的成功,受到了人們的讚賞和喜愛。奧林匹克公園的總體造型和核心建築是由慕尼黑的建築師貝尼斯(Günther Behmisch)及其夥伴奧托(Frei Otto)設計的.1968年開始施工,到1972年陸續建成.整個公園由33個體育場館組成..包括85000平方米可容納80000名(47000個座位,33000個站位)觀眾的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可容納9000名觀眾的游泳池,14000座席的綜合體育館、5000個座席的自行車場,10200個座席的冰球場以及7200個座席的拳擊館等。此外還有大型的水上運動湖、可住12000名運動員的奧林匹克村和新聞中心、高達290米的電視塔等。這個綜合性體育場館佔地總面積3平方千米。 
    奧林匹克體育場是奧林匹克公園的核心建築,可容納8萬觀眾,草坪足球場下面有暖氣設備,保證一年四季綠草茵茵,冬天也能進行比賽。最令人驚奇的是這體育場半邊有頂,有一個靠50根吊柱吊起的幾張“魚網”組成的帳逢式屋頂。吊柱有的高達80多米。這帳逢屋頂不遮住半個體育場,還和延伸過去覆蓋能容納1.4萬人的體育館及容納2000人的游泳館相連。它的面積廣達7.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頂,相當於10個足球場那樣大。這“魚網帳逢”是半透明的,全部是人造有機玻璃。據說,這個屋頂的造價超過1億馬克,是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奇特的構想,別緻的造型,使它成為世界建築史上一項奇跡。運動場的看台設計也是別具一格的。環形看台的2/3建在地表之下,只有1/3建在地表上。其他的運動員室、休息室、接待室、多功能室盡可能都安置在看台內。新聞媒介用房如實況轉播室則高架在西看台之上。C形帳逢頂,它的懸空綳帳逢的下邊長達300米,覆蓋了整個西看台和大部分比賽區,但是觸地點很少,因此為觀眾迅速入場和離場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透明的屋頂保證了充足的進光量,而且豐富的光影變化使坐在看台上的人們有一種輕盈的空間感覺,猶如置身於美麗晶瑩的藝術世界里。 
     奧林匹克村當年是為運動員修建的。奧運會結束后出售給市民。那時報紙上曾刊登這樣的廣告:請在奧林匹克村購買一套住宅吧!也許您以後有機會說:“我這裡曾住過金牌獲得者”。今天這裡已成為興旺的住宅區,住著9000居民,相當一部分是大學畢業以上的知識分子.
     以每秒7米的速度快速到達頂點,俯瞰慕尼黑及其市區,如果天氣好還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的壯觀景色這些都只有在奧林匹克電視轉播塔上才可以實現。它是歐洲最高的塔之一,上到頂端拋棄大城市的擁擠,來一次深呼吸,放鬆,然後呼出新鮮的空氣,從190米的觀賞平台,你能看到奧林匹克公園屋頂所泛出的銀光。182米高的處的旋轉餐廳,53分鐘旋轉一圈,使您享受美食的同時360度的瀏覽慕尼黑全景。
奧林匹克運動場(OLYMPIC STADIUM)
成人:1.5歐元
兒童(16歲以下):0.8歐元
奧林匹克塔(OLYMPIC TOWER)
成人:3歐元
兒童:2歐元
團體(20人以上):2歐元
     奧林匹克塔(OLYMPIC TOWER):09:00-24:00(最後有一班電梯23:30)
交通
     公共汽車36、41、81、84、136、184到Olympiapark站下;地鐵3號線到 Olympiazentrum站。

國王廣場 (Königsplatz)


概述
     國王廣場(德語:Königsplatz)是德國慕尼黑的一個廣場,與卡洛林廣場一起,構成布林納街的一部分,是該市4條皇家大道之一。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二站中曾作為納粹閱兵的廣場。始建於19世紀初,位於它西部的希臘門樓是1862年仿造雅典山上的門樓建的。
     廣場上有三座博物館。希臘博物館、文物博物館和冷巴赫藝術館。
     希臘博物館里收藏了很多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雕塑。作品的時間在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4世紀。
     文物博物館里的收藏主要是小型的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品,如花瓶,首飾,陶瓷和武器等等。
     冷巴赫藝術館在希臘門樓的北邊。它過去是名畫家冷巴赫的私人別墅。1929年以後這裡專門收藏德國著名的畫家流派“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的作品,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馬克(Franz Marc),穆特(Gabriele Münter)等人都有許多繪畫作品留在這個博物館里。
 
     夏天,廣場上會舉行露天演唱會,有時也放映電影。
交通
     乘U2到Konigsplatz站下。

慕尼黑美術博物院 (Museum of Fine Arts, Munich)


概述
     慕尼黑美術博物院由三個館組成:古繪畫陳列館、新繪畫陳列館和現代繪畫陳列館。其中現代繪畫陳列館是德國最大的現代美術館,也是世界最大的現代美術館之一,展區面積達到一萬五千平方米,收藏了大量20世紀和21世紀的繪畫、雕塑、建築和設計藝術作品。
    
     古繪畫陳列館:1825年,狂熱的藝術愛好者路德維希一世即位,為將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藝術藏品公之於眾,他聘請建築師雷奧·馮·克蘭茨設計建築一座大型美術館。1836年,這座具有威尼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美術館竣工。是世界六大油畫收藏館之一,側重於荷蘭與弗萊明派作品,這裡收藏的魯本斯繪畫作品為世界之最。亮點有:丟勒救世主模樣的《自畫像》、《四門徒》和《麥琪的崇拜》以及波提切里的《聖母憐子圖》,
    
     新繪畫陳列館:隔著特雷吉因路與古繪畫陳列館相對。它具有現代化的外觀,以德國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繪畫為中心,展出19世紀歐洲各地的繪畫,以收藏梵高、莫奈、高更等19世紀以後近代繪畫巨匠的作品為主。它的前身是路德維希一世為自己的藏品建立的私人畫廊。于1884年動工,九年後完工開館,展出了三百件作品。 不可錯過的有戈雅的廚房靜物畫。
     
     現代繪畫陳列館:是綜觀19和20世紀歐洲繪畫的大型美術館,展示了20世紀現代藝術、設計、雕塑、攝影作品和電視藝術的整個發展過程。有達利、畢加索、沃霍爾、馬蒂斯的作品。
     費用: 聯票,12歐。優惠價7歐。
     單一票價:古繪畫陳列館,5歐;新繪畫陳列館,5歐;現代繪畫陳列館,9歐。
交通
      U3-U6或U4-U5到Odeonsplatz站,有軌電車Tram27到美術館站。

聖母教堂 (Church of Our Lady)


概述
     聖母教堂是慕尼黑明信片上展示的標誌性建築。
     教堂建於15世紀,但教堂的尖頂卻一直沒有竣工。直到50年後的16世紀,人們才決定完成此塔頂的建築。當時,哥特式的建築時代已被文藝復興風格時代代替。哥特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當時時髦的圓頂,人們將其稱為“羅曼國家的”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異國風味的”或者也可以說是“義大利風味的”。正是這種圓頂風格成為了以後巴伐利亞眾多教堂建築的典範。
     夏季時有電梯可直上塔頂,晴天時可以在這裡眺望南面的阿爾卑斯山脈群峰和慕尼黑市區。
     傳說:建築師Jurg von Halsbach,對魔鬼許諾說建造一個從裡面不能看到一扇窗戶的教堂。因此,魔鬼就幫助他建造了這座教堂。在他完成了大樓以後,建築師帶魔鬼到教堂的中間,告訴魔鬼說在這裡你不能看見一扇單個的窗戶,但是所有經常去做禮拜的人都在一個擁有充足光線區域就坐。魔鬼聽后非常憤怒的跺腳,他的腳印就在留在了石頭地板上,成了“魔鬼的腳印”。
     費用:1歐元。
     開放時間:四月至十月開放;周一至六:10:00-17:00,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電話:290 0820
交通
      地鐵Marienplatz站下。

寧芬堡皇宮 (Nymphenburg Palace)


概述
     寧芬堡是歷代王侯的夏宮,坐落在慕尼黑西北郊,建於1664至1728年,主建築是巴洛克風格,整座宮殿坐西朝東,由一幢幢方形樓房連結成一組建築物,正面長達600米。是斐迪南•馬里亞親王送給妻子的禮物,感謝她生了兒子使王國有了繼承人。它的擴建工程前後花了200年時間。雖然這座宮殿沒能達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王宮那樣的規模,但肯定是德國這類宮殿中最大的一座。以南端的仕女畫廊最為著名。這個畫廊誕生100多年來始終強烈地吸引著無數的藝術愛好者和旅遊觀光者。掩映在萬綠之中,有一所小巧玲瓏的狩獵行宮——阿瑪琳宮,內部裝飾纖巧精美。
     18世紀初,選帝侯馬克斯將他母親的鄉間別墅擴建成豪華宮殿。整座宮殿坐西朝東,由一幢幢方形樓房連結而成,長達600米。主樓雄偉壯觀,展開的兩翼對稱和諧,遠遠望去主次分明。宮殿前一潭清水,天鵝野鴨,衝天的噴泉,濃蔭掩映的筆直人工河,構成一幅寧靜典雅的風景圖。
     宮殿內眾多的廳堂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之閣,裡面的裝飾擺設全是中國式的,壁紙屏風繪著龍鳳、山水、花鳥、蟲魚,還陳列著中國的漆器和瓷器。宮中有一個獨特的群芳畫廊,陳列著由宮廷畫家斯蒂勒所作的36幅美人油畫像,個個天生麗質,儀態萬方。   
     宮殿後面是宮廷式園林和廣闊的草地林木。掩映在萬綠之中,還有一座小巧玲瓏的狩獵行宮——阿瑪琳宮,內部裝飾纖巧精美。是洛可可式宮殿中罕有的精品。
     門票:通票10歐元/人,包括宮殿正殿及幾個偏殿,以及博物館。 
     開放時間:4月1日-10月15日 09:00-18:00 。10月16日至3月31日 10:00-16:00
交通
     在火車站乘坐17路電車,在Schlosss Nymphenburg站下車,沿著橋的河流方向,往裡面建築群方向走就到了。

寶馬大廈 (BMW Building)


概述
     慕尼黑是寶馬汽車的故鄉,寶馬的德文名Bayerische Motoren Werke,意即為巴伐利亞汽車製造廠,縮寫為BMW。寶馬公司成立於1916年,原為小型飛機製造廠,后以寶馬摩托聲名大噪,隨即成為世界高檔汽車的製造商。
 
  寶馬總部所在的寶馬大廈,是1973年由奧地利建築學家Schwanzer設計的,各個樓層並非普通建築般整體建造,而是“拼接”而成,即將各個樓層以液壓設備升到所在高度,放置在事先建好的支柱上。寶馬大廈外觀形如發動機,為緊挨的四個圓柱體,又被稱為“四缸大廈”。在2004年時,寶馬大廈進行了翻修,在保持原有外觀的基礎上,重新“調整”了內部結構,並添加了一些高端的防火和保護措施,以適應現在的需求。這一浩大工程于2006年下半年完工。
 
  寶馬大廈一旁的寶馬博物館,為銀色碗狀建築,內分三層。寶馬博物館內收藏有寶馬經典款式的摩托車和汽車300多輛,其中邦德乘駕的經典車款Z5和曾經完成環球旅程的寶馬1500CC摩托車都在1樓展出。寶馬博物館的展品以時間順序陳列,通過參觀可以清楚看到寶馬各個時代的車型變遷,不過最令車迷激動還是前衛的概念車,從這裡可以一窺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寶馬博物館不但會提供播放英文解說的耳機,還設有小電影院,播放寶馬發展的資料片。寶馬博物館也進行了翻修工程,2007年夏天重新開放,內部空間更為開闊,結構設置更為合理。
     門票:寶馬博物館:3.5歐元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9:00-17:00,周日和節假日9:00-16:00。
交通
     到達方式:乘地鐵U2或U3線到Petuelring站下。或乘36路公車到Petuelring站下。

楚格峰 (Zugspitze)


概述
楚格峰(Zugspitze)
德國南部山峰,是境內最高點(2,962公尺〔9,718呎〕)。在與奧地利邊界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的韋特施泰因山(Wettersteingebirge)區。以美景和滑雪及登山運動聞名。通纜車和火車。設有氣象站。
  楚格峰是德國的最高峰,海拔高度為2963米,是中國廬山的兩倍,位於德國和奧地利的邊界地帶。
 關於楚格峰,在德國居民中流傳許多神秘動人的傳說故事。
  由於山峰險峻,雲霧繚繞,地形複雜,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無人敢去探山。人們都說,楚格峰是不歡迎人們去探山的,想征服它的人從來都是有去無回。
  直到1821年,27歲的年輕少尉瑙斯才第一次登上它的頂峰,為巴伐利亞王國勘探了王國的邊。從此揭開了楚格峰神秘的面紗。
  楚格峰前有兩座雪峰昂然矗立,大的叫大法克森峰,小的叫小法克森峰,高度也超過兩千米,遠遠望去,像是佇立在楚格峰前的兩個衛士。
    要上到楚格峰的峰頂,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乘車,一種是徒步攀登。由於楚格峰山勢險峻,攀登極為困難,一般登山者必須經過充分準備,並要具有一定的登山經驗,還要有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
  上山的路有兩條,一條路線較緩,全程約需10小時;一條較陡,全程約需10小時。登山者往往身背包裹,拿著繩索和鎬頭,歷經艱險才能順利到達頂峰。
  乘車登山則是比較方便安全的方法。首先從山腳下的小鎮加爾密希出發,到格賴瑙換車乘坐真正的爬山火車。這種爬山火車又叫齒輪火車。特點就是在每節車廂底盤上安有兩個巨大的齒輪,路軌正中加了一條齒槽,列車行駛時,齒輪緊卡齒槽,只能前進,不會下滑,保證了行車安全。
  楚格峰的植被隨高度變化而分成幾個層次,山下是秀麗的艾普湖,鑲嵌在一片綠色的叢林中,從山下到山頂,依次排列著山毛櫸闊葉林,柏樹為主的針葉林,然後是中歐特有的矮矮山松林,接著是片片草原和灌木叢,最後則變成一片冰雪和山岩。在這裡,人們可以領略到不同的季節環境。
  爬山火車到達終點后,還要乘坐700米的纜車,然後再乘坐一部自動電梯,才能真正到達楚格峰的山頂。
  山頂是一座木製的大平台,可容納數百遊客。站在峰頂上只能看到飄忽不定的迷霧,高峰周圍的自然風貌,已被雲霧籠罩住,一切都是朦朦朧朧、隱約難辨的一片世界,連太陽也遮掩到濃霧之中。只能在雲霧的縫隙中,才能看到下面綠水青山。
  從大平台北側沿一條曲徑拾級而上,有一處峭壁,峭壁上一條鋼索直通到對面兩塊巨大的岩石上,那就是楚格峰的自然峰頂,上面聳立著一個銅質的十字架。
  楚格峰為德奧兩國的共同擁有的山峰,在奧國一面也設有纜車上下山。從山頂沿一條羊腸小路下山,見一奧國界碑,可來到奧國地界(因是旅遊區域,無人阻攔),界牆上留有遊客的留言。牆前都放置一桌,上置一簽名薄,供遊客簽名留念。另外還設有餐廳、小賣部等輔助設施
  楚格峰不僅是一處遊覽勝地,而且還是個科研基地。慕尼黑氣象台在這裡設有氣象觀察站,好幾個研究所在這裡研究大氣和宇宙射線。郵局也在這裡安裝了許多定向天線,可和外界及時聯繫。
  壯觀的楚格峰是德國人民深愛的一座山峰,是德國人民的驕傲

貝希特斯加登 (Berchtesgaden)


概述
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腳下,距離奧地利薩爾茨堡20千米,人口約8千。貝希特斯加登于1978年建立了國家公園,其中包括湖水清澈翠綠的國王湖和德國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Watzmann)。貝希特斯加登也以希特勒的“鷹巢”而聞名。
文化
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
1978年建立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Berchtesgaden Nationalpark)是德國最秀麗的風景勝地之一,它位於德國的東南角,距離德國與奧地利的邊境不遠。
貝希特斯加登被阿爾卑斯山所環抱,其中的瓦茨曼山脈(Watzmann)的山峰高達1300至2500米的山峰,是德國的第二高峰,另一座耶那峰(Jenner)高1874米。距離貝希特斯加登約3公里處是碧綠的國王湖,國王湖是狹長8公里的山間湖泊,湖邊有座白牆紅頂的聖巴多羅買禮拜堂(St.Bartholoma)。
 

達豪集中營 (KZ-Gedenkstätte Dachau)


概述
達豪集中營(KZ-Gedenkstätte Dachau)在德國南方距慕尼黑市20千米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小城鎮——達豪。這裡有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每年到這裡參觀的人有幾十萬,但是大多是來去匆匆,很少有人在此地久留,因為,達豪在世人心目中引起的是血腥的回憶和令人恐怖的聯想。
  1933年,戰爭狂人希特勒握住了德國的權杖,從他上台時起,他就在這裡建立了集中營,用來關押“政治犯、猶太人、宗教界人士”和所謂“政府不喜歡的人”。使這裡成了一座人間地獄。從1933年到1945年的12年間,這裡共關押過數萬人,殺死31 951人。
  現在的達豪集中營故址,仍然保持著當年的原貌。集中營為長方形,方圓有上百公頃土地,四周有通電的鐵絲網和壕溝環繞,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座高高的炮樓,上面裝有探照燈和機關槍,日夜監視著全營每個角落。集中營分為三部分,中間是關押犯人的簡易棚式營房,一端是管理處,管理處與營房之間是操場,這是每日點名和集體處罰犯人的地方,另一端是行刑焚屍院。犯人居住的棚式營房,是一種用厚木板釘成的方框框,床鋪分為三層,第三層幾乎接近牢房頂的頂柱,空間十分狹小,只能爬著上床,床與床之間的距離僅可下腳,看上去就像一口口棺材擱在那裡。
  從現已闢為陳列館的管理處中,可以看到反映囚徒生活的一些照片、實物和少量文字圖表。當年達豪集中營被押的囚犯雖然待遇十分惡劣,但卻要承擔繁重的勞動。從早4點鐘起床,一直到晚8點半才能回營。從一些照片上可以看出,那些犯人都被折磨得皮包骨頭,疲憊不堪。
  陳列館還介紹了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使用這些囚徒的身體作各種試驗的情況。為了進行細菌戰爭,他們在犯人身上培植瘧疾病菌,還進行其他使人體受到致命傷殘的生物化學實驗。為了戰爭的需要,他們還用犯人作“超低壓、超低溫”試驗。甚至破開犯人的腦殼,作活體解剖。
  達豪集中營的犯人,強壯的或者做苦工,或者被用來做試驗,至於那些老弱病殘與婦女兒童的下場則更為凄慘。等待他們的是集中營的毒氣室和焚屍爐。毒氣室外表看起來像個浴室,裡面裝著蓮蓬頭,然而那裡流出的不是生命之源的水,而是窒息生命的毒氣。劊子手們用洗澡的謊言把囚犯們騙入“浴室”后,管理人員立即封閉毒氣室,然後將毒氣放入,幾分鐘后,犯人就已全部死亡。毒氣室緊挨的是焚屍爐,屍體馬上被扔到焚屍爐里焚燒。陳列館有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青年婦女,攙著三個天真的孩子,懷裡還抱著一個嬰兒,在默默地、無可奈何地走向毒氣室。在毒氣室和焚屍爐旁讓人觸目驚心的是那些堆積如山的各式各樣的大大小小的靴子、鞋子,這是那些成千上萬的被害者被迫走向毒氣室前脫下的。
  達豪集中營還有一個專門的“射擊場”。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前蘇聯后,大批的前蘇聯人被押運到達豪,結果僅幾天, 6 000名前蘇聯人全部被槍殺。達豪解放前夕,還發現約有7 500具屍體未來得及焚燒,戰爭結束后才移入達豪公墓。
  在歐洲,歧視與迫害猶太人是一個長期的歷史問題。希特勒利用了這個問題,先是煽動反猶情緒,繼而大批滅絕猶太人。他的種族理論宣稱,人類種族有天生優劣之分,雅利安人是各種族的出類拔萃者,上天賦於他們“主宰之權”,凡不屬優良之列的種族都是糟粕,其中“首惡者”就是猶太人,必須滅絕一切猶太人及來源於猶太人的各種制度和政見。基於這種理論,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迫害和屠殺。整個大戰期間,納粹分子殺害的猶太人至少有600萬人。
  達豪博物館內僅有黑白兩種色調,除展品外無任何裝飾。一座簡樸的紀念碑旁擺滿了各國觀眾敬獻的鮮花,碑文上寫著:“悼念死者,警戒後世。”當參觀者從那令人窒息、充滿血腥與殘暴的黑黝黝的集中營里出來,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時,每個人的心中都迴響著一個聲音:決不能讓法西斯戰爭和殘暴的種族主義重演!

安聯體育場 (Allianz Arena)


概述
     2006年世界盃的開幕儀式在此進行。05年夏季竣工,耗資2.8億歐。可容納66000名觀眾。
     安聯球場的外立面使用了透明的充滿空氣的材料,內嵌發光系統,可使外牆分別發出紅光(當球場作為拜仁慕尼黑隊的主場時)、藍光(當球場作為慕尼黑1860隊的主場時)或白光(德國國家隊隊服的顏色)。膠膜厚度僅0.2mm,採用的是傳統上用於植物溫室設計的EFTE材料,經過7道表層處理讓它從裡到外發揮均勻的透光透色效果,從外面看卻又不會有透明感。膠膜具有自清潔、防火、隔熱、防凍的功能,並能讓場內一直保持350帕斯卡的大氣壓力。
     從遠處看,安聯體育場就像是一艘救生筏,所以德國人給它起了一個綽號——Schlauchboot(橡皮艇)。球場觀眾席的坡度非常大,下排觀眾席坡度近24度;中排觀眾席坡度近30度;上排觀眾席坡度近34度。這種俯視的觀賞角度,可以大大提高球迷的熱情。
     體育場由瑞士的赫爾佐格-德穆龍建築事務所設計,北京鳥巢體育場也是這個設計所設計的。
     現在為拜仁慕尼黑隊和慕尼黑1860隊的主場。
交通
     乘地鐵6號線到Frottmaning下車。

慕尼黑皇宮區 (Munich Palace area)


概述
     慕尼黑的皇宮區橫跨巴伐利亞州600多年的歷史(1385--1918),這裡留存了大量有關維特爾斯巴赫王朝(Wittelsbach dynasty)從最初的十四世紀一座城堡的擴張,到最後建成一個氣勢雄偉的皇宮區長期的記憶,其中幾棟豪華宮殿歷經幾個世紀才完成,因此集中了3個世紀的建築特色。二次大戰期間,這整個區域曾受到嚴重破壞,直到戰後才依照原設計圖予以重建。
     皇宮區分佈有:
     皇宮博物館(Residenz Museum),位於皇宮區的西南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被毀壞的宮殿基礎上重建並被設立為博物館,博物館里還保存了大量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在16世紀--19世紀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傢具等藝術品,共分有120個展覽室展出。包括家族美術館(Ancestral Gallery),被設計得像一座鏡館,裡面收藏了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中歷代重要人物的肖像。古物陳列館(Antiquarium),是博物館中最大的一部分,內部的牆壁和天花板由16世紀--17世紀的藝術工匠用精美的壁畫裝點而成,顯得非常的豪華氣派。位於古物陳列館(Antiquarium)的上方,博物館的二層是瓷器館(Porcelain Gallery),收藏了大量精美的東方瓷器。
     老皇宮歌劇院(Cuvilliés Theater)建於1753年,是洛可可時期華麗風格的傑作。莫扎特受慕尼黑宮廷
     劇院之托完成歌劇伊多梅諾(Idomeneo)于1781年曾在此隆重首演。
     珍寶庫(Treasury),實際上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珍寶庫,于1565年由阿爾伯特公爵五世(Duke Albrecht V)建立。集中了希臘-羅馬晚期和中世紀的皇室珍寶藏品。
      新皇宮劇院﹙Neues Residenztheater﹚與國家劇院﹙Nationaltheater﹚
前者是戲劇廳﹐而後者是歌劇院。巴伐利亞邦立國家歌劇院在歐洲地區名氣特別響亮﹐因為華格納的許多著名歌劇﹐像是“紐倫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萊茵黃金”﹙Das Rheingold﹚、“戰神”﹙Die Walkuere﹚都在此地首演。
      而在皇室居所的北邊,有座建於1613--1617年、ㄇ字型拱廊建築的法式庭園—皇室庭園 (Hofgarten)。庭園中心有一座造型優美的拱頂涼亭,夏季時偶爾會有樂團在里演奏古典音樂。庭園入口就在奧迪安廣場旁。
皇宮博物館:
成人:4歐元;
老年人,學生:3歐元;
珍寶庫:
成人:6歐元;
老皇宮歌劇院:
成人:3歐元;
老年人,學生:2歐元;
15歲以下兒童免費;
     開放:4月15日-10月15日,9:00-18:00;10月16日--3月,10:00-16:00。
     閉館:1月1日,12月24日,12月25日,12月31日
交通
     到達方式:乘U-Bahn到Odeonsplatz站下,或乘19路有軌電車也可到達。

慕尼黑新市政廳 (New Town Hall Munich)


概述
      慕尼黑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是德國慕尼黑瑪利亞廣場北部的一座市政廳建築,設有市議會、市長辦公室和一部分行政機構。1874年市政當局從舊市政廳遷入這座大樓。它建於1867-1908年,為新哥特式,佔地面積9159 m²,有400個房間。
     新市政廳位於馬瑪利亞廣場北側,是19世紀末建造的棕黑歌德式建築。正面裝飾有巴伐利亞國王 , 寓言、傳說的英雄、聖人等的雕像。 整個建築布局恢宏、裝飾華麗,從1867年起用了40年時間才建成。市政廳85米高的鐘樓上有全德國最大的木偶大鍾,每天的11、12、17及21時,就會有真人大小的32個木偶演出歷史劇,內容是1558年威廉5世的婚禮情景。此時塔閣里許多彩色人偶分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著音樂節奏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當年大婚慶典的場景,持續10分鐘。
     傳說:1516年慕尼黑髮生大鼠疫,全市有幾千人喪生,其餘的紛紛逃避他鄉,全城十室九空,變為死城。52年後,威廉五世公爵為了恢復和重振慕尼黑,便在這裡舉行大婚慶典,遊行慶祝,慕尼黑從此恢復興旺。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驅趕“衰氣”的大慶典,在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置了木偶大鍾。
     費用:1.5歐元。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9:00-19:00,星期六、日及假期10:00-19:00。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皇家啤酒屋 (Royal Brasserie)


概述
     始建於1589年,是當時的皇家啤酒廠。整幢建築最多可容納5000人;三樓是大宴會廳,可容納1000人一起歡飲。啤酒屋供應其釀造的HB啤酒。每天都有近萬升的啤酒從這兒運往大大小小的酒鋪、酒館、宴會廳以及啤酒園。
     宴會廳的樂隊會根據世界各國遊客的要求,演奏各個國家的名曲。由於中國遊客越來越多,現在《義勇軍進行曲》已經成了每天的保留曲目。
     屋裡的裝飾別具一格,屋頂有鮮艷的彩畫,裡面很寬大不時地有鋼管樂演奏,為豪飲啤酒的人助興。還有身穿巴伐利亞服飾的小姐勸買圈圈。同時你也能看到傳統的巴伐利亞民族歌舞表演。
     啤酒屋名人:
     幾百年來,皇家啤酒屋成了名人政客聚會的最佳地點。茜茜公主、歌德、列寧等都曾是啤酒屋的嘉賓。1780年,莫扎特在此飲酒作樂,譜寫出歌劇《伊多梅尼奧》,作為留念。不過,讓皇家啤酒屋聞名世界的卻是希特勒。1923年,希特勒意圖推翻共和國,正是在皇家啤酒屋,他劫持了巴伐利亞領導人,後來還發表了著名的“25點綱領” 。但暴動以失敗告終。這就是有名的“啤酒館暴動”。
      提示:德國人不願意提起希特勒的往事,因此遊客自己知道就好了,不要多提及。
交通
      位於維也納廣場內19號。坐地鐵到Marienplatz站下。

瑪利亞廣場 (Marienplatz)


概述
     瑪利亞廣場(德語:Marienplatz)是德國慕尼黑市中心的一座廣場,形成於1158年。
     在中世紀,在這個廣場上舉行集市和錦標賽。新市政廳的鐘琴就受到了這些錦標賽的啟發,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
     瑪利亞廣場得名于廣場中間的瑪利亞圓柱(Mariensäule),圓柱修建於1638年,慶祝瑞典佔領的結束。慕尼黑的舊市政廳(Altes Rathaus)和新市政廳 (Neues Rathaus)都位於這個廣場上。後者建於1867-1909年(二戰後重建),是一座佛蘭德斯哥特式建築,其正立面的長度超過300英尺,以精美的石雕裝飾、260英尺高的塔樓-和鐘琴,連同附近的聖伯多祿教堂、慕尼黑聖母教堂的雙塔,構成該市天際線最獨特的特徵之一,也將瑪利亞廣場列為慕尼黑十大名勝之一。
     在卡爾廣場與瑪利亞廣場之間人群密集的的步行區,開設了不少商店和餐廳。
     瑪利亞廣場下設有慕尼黑地鐵(U-Bahn)和輕軌(S-Bahn)車站,構成一處重要的交通樞紐。
交通
     火車站坐S-Bahn到瑪利亞廣場下。

慕尼黑 (Munich)


概述
慕尼黑(Munich)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是德國的第3大城市。與嚴謹、保守的德國南部風格相比,慕尼黑活潑、歡快的生活節奏顯得有些突兀。一年一度的啤酒節讓整個城市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活潑的巴伐利亞人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並且這種歡樂和自由的氛圍已經成為吸引世界各地旅遊者的一個重要因素。
    走進慕尼黑,16世紀的哥特式、古羅馬式、巴洛克式古建築以及各式現代化的建築,一座連一座,仿佛走進了建築歷史的長廊,這裡真不愧享有“歐洲建築博物館”的美譽。和歐洲的其他城市一樣,博物館也是慕尼黑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穿行於各個博物館之間,頗有點行走在歷史和現代間的意味,悠長而又耐人尋味。
  慕尼黑還是高科技產業中心,如在研究開發上評價極高的慕尼黑工科大學,還有BMW、西門子等世界性的大企業總公司就設在慕尼黑。
交通
慕尼黑(Munich)
航班:
    大多數的機票價錢都是有季節性的。夏季,也是旅遊旺季,前往慕尼黑的票價是最貴的。除了聖誕節外,冬季的票價是最低的。慕尼黑機場(Flughafen Franz - Josef-Strauss München)位於市中心東北約45公里處,方向愛丁(Erding),機場問詢電話:49089 97500。
 
 
 
火車:
    英國倫敦 Victoria Station 車站每天有四班火車至德國,倫敦的Liverpool Street Station車站每天有兩班火車,經過荷蘭的Harwich-Hook。大多數通往德國其他城市的火車都在Cologne 換車。可以在倫敦的火車站購買票(電話:877/677-1066 in the U.K. 或0845/748-4950),火車的行程較長,從倫敦至慕尼黑約需18-22小時。通常情況下,飛機比火車要便宜。
  
 
   
    法國也有學多列車至德國。最受歡迎的是Orient Express,從Gare de l'Est18:00出發,03:00到達慕尼黑。欲知慕尼黑至法國列車信息,可撥打01-55-62-18-00。
    列車從瑞士的蘇黎世Bavaria (電話:05-12-20-11-11)出發的時間是每日7:30,11:52到達慕尼黑。
 
 
火車站:
   慕尼黑火車站:有地鐵(U)和輕軌(S)往返于慕尼黑火車總站(Münchener Hauptbahnhof)、帕辛格站(Pasinger Bahnhof)和火車東站(Ostbahnhof im Haidhausen)三地。
    慕尼黑火車總站 Münchener Hauptbahnhof:電話:49089 19419;帕辛格站 Pasinger Bahnhof:電話:49089 13086655。
 
 
 
巴士:
   從倫敦、巴黎以及歐洲其他城市都可乘巴士至德國。在倫敦,最便利的大巴是Eurolines, 地址:52 Grosvenor Gardens, London SW1W 0AU (電話:020/7730-8235;網址: www.eurolines.com);巴黎的Eurolines,地址:22, Rue Malmaison, 93177 Bagnolet(電話:08/92-89-90-91; Métro:Gallieni),從市中心乘地鐵35分鐘可到達。
 
     欲知德國的Eurolines信息,可聯繫Deutsche Touring (Eurolines Stadtböro),地址: Am Römerhof 17,60486 Frankfurt am Main (電話:069/79-03-50)。
【機場到市內】
機場快車:
   S1和S8在交通高峰時間每20分鐘一趟。單程票價(成人)4.00€。
 
機場大巴:
   機場—總站前的Arnulfstr.的停車場,發車時間:07:55-20:55;總站前發6:50-19:50,間隔20分鐘一趟車。通常需要45分鐘。票價:單程8.65€;往返14.00€;兒童(4-14歲)各3.24€、4.86€。
   火車站東站——機場:發車時間:每天3:39、4:19和4:59,另外每隔20分鐘一班至23:19。
   機場—火車站東站:發車時間:周一至周五:04:35,周六至周日:05:35; 每天:05:55-00:15。每隔20分鐘一班。
  
 
    München Pasing—機場:發車時間:03:06-04:46,每隔20分鐘一班05:03-00:23,每隔20分鐘,周六和周日增開02:26
    機場—München Pasing:發車時間:每天每隔20分鐘:04:05-01:05 周六和周日增開:01:36。 
    小帖士:航班延遲可乘坐S8線。
【市內交通】
車票:
    市內的交通網路分為5個區。可購買一張Day Pass by(MW Pan)票,l張票可供兩位成人和兩位未足18歲的兒童同時使用,平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有效時間由09:00—16:00;星期六、星期日全日通用,適用於地鐵(U-Bahn)和巴士。慕尼黑的名勝幾乎都在第一區,所以Day Pass by已夠用,此票可在車站的自動售票機、旅遊局購買。參照慕尼黑市內交通路線圖可以使用歐洲鐵道通票。
    此外還有10張一套的聯票Streifenkarte(7.02€):在相當於短距票的區間內使用其中1張即可,超出該距離的市內使用2張,去往市外時根據地區遠近決定張數。一日用車票Tageskarte也可利用,僅限市內的通票為4.32€,MVV全域通票8.64€。一日用車票中還有可供2名大人和3名兒童使用的聯合票Partner—Karte。
路線:
    地鐵南北縱貫于慕尼黑市中心區。從市區南面的哈拉斯車站(Harras)到市區北面的弗賴海特站(Munchener Freiheit),分U3和U6兩條線,U3路線通往奧林匹克會場(0lympiazentrum),U6路線通往Kieferngarten。中心點馬里恩廣場(Marienplatz)有通往郊外的電車S-Bahn,與縱貫鐵路交叉。
    有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四種交通工具供遊人選擇。憑車票(MVV Ticket)在有效期內可以不限次數、任意搭乘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
    對於在一天範圍內有需要許多次在慕尼黑市內搭乘公交工具的遊客來說,單日票無疑是最佳選擇。單日票有效期直到第二天早上6點。市區內單程票(只能同向搭乘一次)成人票2.00€,兒童票0.90€,短途成人票1.00€。
 
計程車:
    在市中心內(中環內)可以招手叫計程車,找計程車停靠點也不成問題。此外還可以撥打電話到計程車中心(訂車電話:19410/21610 需付1.00€服務費)。計程車起步價2.40€,每公里1.35€。   
長途汽車站:
    幾乎與所有德國城市和許多歐洲大城市都建立了公車線路。汽車站位於火車總站(Arnulfstrasse)和火車東站(Orleansplatz)兩處。
慕尼黑城市卡:
    在火車總站和瑪琳廣場上的旅遊信息處,以及所有貼著迎賓卡標籤的地方,都可以買到慕尼黑卡,每張6.00€。持這種卡,可以在它的有效期內(到第2天早上06:00有效)在慕尼黑市內任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憑此卡還可以在參觀35座博物館、景點或乘坐城市觀光車、觀光船時獲得優惠,優惠最多時達50%。
    種類:1日卡,3日卡,單人票和團組票(團組票最多5人),3日聯票1日單人票6.50€;1日團組票11.00€;3日單人票16.00€;3日團組票 23.50€;3日單人聯票 28.00€;3日團組聯票 43.00€。
歷史
慕尼黑(Munich)
西元1158年亨利獅子公爵建立了慕尼黑市。拿破崙橫掃歐洲的時代,是巴伐利亞的黃金時代,西元1871年,俾斯麥成功地確立了普魯士在日耳曼諸邦的主導地位,巴伐利亞就此被納進德意志帝國的新版圖,慕尼黑也樹立其文化重鎮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慕尼黑成為納粹黨的大本營,第一座納粹集中營也就建在慕尼黑市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裡遭到嚴重的轟炸,到了1944年,市中心僅有3%的建築倖存。
    1972年的奧運會在慕尼黑舉行,市中心全部重新規劃、建設。
文化
慕尼黑(Munich)是著名的“啤酒之都”,它也是德國瑰麗的宮廷文化中心。這裡四處洋溢傳統的歡樂氣息,城內有眾多的博物館和各種音樂、戲劇盛會,還有公園、噴泉,雕塑。至慕尼黑是德國人心目中最適合居住的地區,因為這裡除了有都會的藝文生活與方便的交通,還有相當高比例的綠地、公園;加上附近的山嶽、湖泊,使居民擁有輕鬆舒適的生活品質。
慕尼黑的大型樂團,包括三大世界級的樂團,一定會讓聽眾為之傾倒。音樂年的高潮是七月久負盛名的歌劇節(Opernfestspiel)。在奧登廣場(Odeonsplatz)舉行的露天古典音樂會上,音樂與義大利氛圍融為一體,成為遊人最有懷念意義的體驗。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是全世界演出場次最多的歌劇院,每年演出達350場之多。  
慕尼黑歌劇節
慕尼黑歌劇節(Münchener Opern-Festspiele)是獨具特色的歌劇會演,給觀眾提供了觀賞歌劇全套大戲的好機會,其中既有新創劇目,也有首演劇目。這一切,都薈萃在短短的歌劇節期間進行。  
奧登廣場古典音樂會
奧登廣場古典音樂會(Klassik am Odeonsplatz)是巴伐利亞最大的古典音樂會演,也是慕尼黑文化之夏(Münchner Kultursommer)的高潮。巴伐利亞廣播電台交響樂團(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和慕尼黑愛樂樂團(Münchner Philharmoniker)高水準的音樂會,在慕尼黑的夏夜演出,使慕尼黑每年都有那麼一回成為最北的義大利之城。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
祖賓·梅塔(Zubin Mehta)是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的大指揮,引領著整個歌劇院的音樂藝術。不論從傳統角度,還是從新潮角度,該劇院都享有極高的聲譽。慕尼黑歌劇節是戲劇旺季的高潮,活動持續一個月的時間
最佳旅遊時間
慕尼黑(Munich)
    慕尼黑屬於大陸性氣候,並且受到鄰近的阿爾卑斯山的強烈影響。由於該市接近阿爾卑斯山脈的北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較大。經常會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晝夜及冬夏的溫差非常之大。來自阿爾卑斯山上乾熱的焚風能在幾小時內徹底改變溫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
  慕尼黑的冬季是從12月持續到3月,相當寒冷,但在冬季降雪並不多見。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為零下2攝氏度。冬季至少會積雪2周時間。慕尼黑的夏季(5-9月)比較溫暖,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9攝氏度。
平均氣溫為10.6℃,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5℃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甚至更低,夏秋季節日夜溫差很大。
    8~10月是到慕尼黑旅遊的最佳時間,這個時候恰逢啤酒節,到處熱鬧非凡,每天都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更能感受這裡濃厚的民族氣氛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節日
慕尼黑(Munich)的嘉年華會 2月 以狂舞而著名
騎馬遊行 4、7、10月 由裝飾各種物品的馬和彩妝的人們形成的隊伍,遊行至祭祀聖格歐克的教堂。
史特勞斯音樂節 6月
兒童節 7月 從15世紀延續至今的兒童節慶活動,1000多位穿著民族服裝的兒童展開遊行。
慕尼黑啤酒節 每年九月底至十月初,一連兩星期在特蕾西亞草坪廣場(Theresienwiese)舉行。
    慕尼黑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和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蕩盪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點整,隨著禮炮12響,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鼎沸。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后,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盃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盃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22:30,22:45時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酒興未盡的遊客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此外,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遊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 
    歷史:慕尼黑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
慕尼黑歌劇節
1875年以來,慕尼黑歌劇節(Münchner Opern Festspiele)一直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歌劇節,在每年的六月和七月舉行,不僅吸引著本地的觀眾,而且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使他們有機會看到很多保留劇目。保留劇目中有較新的作品,也有首次演出的作品。
慕尼黑克里斯托夫大街遊行日
慕尼黑克里斯托夫大街遊行日(Christopher Street Day München)是世界範圍內同性戀者的節日。1969年,同性戀者在紐約第一次公開反對岐視。慕尼黑從1980年起,每年都慶祝克里斯托夫大街遊行日。到目前為止,每年有20多萬人參加在瑪麗亞廣場(Marienplatz)和林達市場(Rindermarkt)上舉行的露天集會。
 

德國萊茵河畔 (Germany's Rhine River)


概述
     西歐第一大河萊茵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1320公里,它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注入北海,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
     萊茵河兩岸的許多重要城市,如美因茨、科布倫茨、波恩、諾伊斯和科隆,它們原本都是從軍事基地變為貿易場所而後發展成為現代化城市的。萊茵河在沿岸有許多古老而著名的城市,現列舉其中少數,如瑞士的巴塞爾(Basel),法國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德國的沃爾姆斯(Worms)、美因茲(Mainz)、科隆。但是也有一些工業城市污染了水源,破壞了河岸的景觀,例如德國的路德維希港(Luduigshafen)和萊沃庫森(Leverkusen)。
 
  萊法州是中歐地區文化歷史最古老的地區之一,萊茵河畔曾是凱爾特人、羅馬人、勃艮第人和法蘭克人生息之地。在萊茵河畔、施佩耶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聳立著許多中世紀時建造的巨大的皇帝大教堂。德國最古老的猶太教堂(羅馬風格,建於公元1034年)就位於沃爾姆斯。古老的城市特里爾是卡爾·馬克思的出生地。
 
  科布倫茨(Koblenz),是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二戰中遭嚴重破壞。主要的古老建築集中在老城。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處在萊茵河和支流摩賽爾河交匯處的三角洲。這裡成為德國統一的象徵,因此稱為德意志之角。平台上在東西德統一后重新豎起了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騎像。沿三角洲是德國13個州的州旗。山上是俯瞰萊茵河谷最好的地方。帝國紀念像(Niederwald Denkmal)紀念公元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建立。瑜德斯海姆(Rudesheim),是萊茵地區著名的葡萄酒小鎮。以“雷司令”白葡萄酒聞名。鎮中最有名的是一條叫Drosselgasse的狹窄小巷,兩邊都是禮品店、餐館和酒館,當然不要錯過這裡的酒窖,他們出售自己釀造的白葡萄酒,你可以在酒窖品嘗到各種品質的葡萄酒,店員會熱情地向你介紹如何品嘗鑒定葡萄酒。在葡萄酒博物館你可以了解整個葡萄酒的歷史和釀造過程,也能品嘗到葡萄酒。
 
  在萊茵河畔有一座歷史名城呂德斯海姆,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它因其擁有一條中古時代的德洛塞爾小巷而聞名。如今,這座小城已成為旅遊者必經之道。德洛塞爾小巷巷寬不足5米,兩旁排列著一座座黑色桁架小樓,樓層向街心突出,極險且極富建築藝術美感。樓上樓下鮮花點綴,鋪面精細而高雅。小巷的路面是用石子鋪成的。這裡天天都有快樂的慶祝活動。古老的建築藝術、歡樂的節日氣氛,無不令遊客在此樂不思返。
     在德國境內有867公里。沿途風景最美的一段在中游的萊茵河谷段,從德國的美因茲(Mainz)到科布倫茨(Koblenz)間。這裡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坐在白色的遊艇之上,極目遠望,碧綠的葡萄園層次有序地排列在兩岸,一座座以桁架建築而引人注目的小城和五十多座古堡、宮殿遺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一段段古老的傳說不時把人們的思緒帶向遙遠的過去,人們深深地陶醉在這充滿浪漫情趣的多姿多彩的萊茵河美景之中。為了保護自然風景的原貌,萊茵河河谷段沒有架設橋樑,往來兩岸都靠輪渡。兩岸風景有點像中國的三峽,但山沒有三峽的高、陡。沿河兩岸山坡上遍布葡萄園,點綴著無數羅馬時代的古堡。歐洲還沒有哪一段大河流域風光能象這一段50公里長的萊茵河中游那樣,薈萃了如此密集的、有幾百年歷史的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的景觀。

波恩 (Bonn)


概述
波恩 (Bonn) 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公元1世紀初,羅馬軍團曾在這裡設立兵營,“波恩”即意為“兵營”。13世紀至18世紀,作為科隆選帝侯國(即有權選舉帝王的侯國)的首府長達500年之久。曾經一度被法國佔領,于1815年併入普魯士。1949年9月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1990年10月德國實現統一后,于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做出決定,在4至10年內將議會和政府由波恩逐步遷往柏林。
交通
波恩 (Bonn)
機場
科隆/波恩機場(Flughafen Köln/Bonn,25公里)
www.koeln-bonn-airport.de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A3、A560、A59、A61、A565、A555
鐵路
鐵路:城際特快(ICE)、城際快車(IC)、歐洲城際快車(EC)
 
歷史
波恩 (Bonn)
文化
波恩 (Bonn)
貝多芬故居(Beethoven-Haus)非常具有吸引力,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貝多芬陳列品藏館。老城迷人的廣場上的建築都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集市廣場上洛可可風格的市政廳、明斯特廣場上的貝多芬銅像和漂亮的羅馬式明斯特大教堂(Münster)。選帝侯的華美景觀位於城南的泊波爾斯多夫宮(Schloss Poppelsdorf)。  
貝多芬故居
偉大作曲家貝多芬的誕生之所(Beethoven-Haus)就位於城市的中心,是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無不嚮往的聖地。它是波恩唯一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貝多芬家族的居住地。150件原物展品反映了他工作和生活的情況,其中有他著名的肖像畫和他最後使用過的大鋼琴。  
老城:老市政廳、明斯特大教堂和貝多芬紀念像
巴洛克式的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位於集市廣場。室外階梯和鍍金柵欄是多個歷史事件上演的舞台,也是舉辦露天文化節目“波恩之夏(Bonner Sommer)”的背景。位於波恩的郵政總局(Hauptpost)也很有歷史意義。樹立在巴洛克式建筑前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銅像是許多遊客留影照像的地方。羅馬式的波恩明斯特大教堂(Bonner Münster)高聳入雲。當科隆大教堂剛剛破土動工的時候(1248年),波恩明斯特大教堂的工程建設早已接近尾聲。  
泊波爾斯多夫宮
巴洛克建築大師巴爾塔扎·諾伊曼(Balthasar Neumann)完成了泊波爾斯多夫宮(Poppelsdorfer Schloss)的宏偉設計,宮殿的四個側翼圍成了一個拱廊庭院,而這恰恰非常適合作為夏季“泊波爾斯多夫王宮音樂會(Poppelsdorfer Schlosskonzerte)”的背景。早在1818年,波恩大學(Universität Bonn)就已經接管了這座宮殿和公園,而礦物學博物館(Mineralogisches Museum)和植物園(Botanischer Garten)也在其中。
節日
波恩 (Bonn)
每年的九月和十月,將舉辦國際貝多芬節(Internationales Beethovenfest)——50多場頂尖音樂會在這裡演出。萊茵河谷低地休閑公園(Freizeitpark Rheinaue)舉辦的免費夏季萊茵文化節(Rheinkultur-Festival)也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五月到九月,在聯邦藝術大廳(Bundeskunsthalle)和波恩藝術博物館(Bonner Kunstmuseum)之間的廣場上舉行的露天音樂會上,雲集了眾多世界級的明星大腕。  
萊茵河焰火節
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六,2000支紅色的孟加拉焰火(Bengalfeuer)將波恩和林茨(Linz)之間的風景名勝和岸邊林蔭道映照在節日的光芒之中,“萊茵焰火節(Rhein in Flammen)”由此拉開了序幕。林茨、雷馬根(Remagen)、巴特霍涅夫(Bad Honnef)和波恩上空的焰火引起了陸地或是60艘游輪甲板上人群中的陣陣歡呼與喝彩,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人前來觀光旅遊。  
波恩國際貝多芬節
波恩國際貝多芬節(Internationales Beethovenfest Bonn)的傳統可追溯到1845年為慶祝貝多芬紀念碑落成而舉行的整整三天的音樂節。每年的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國際藝術家們在波恩及這一地區演出的音樂會將持續兩到四周,共有近50場之多,波恩貝多芬節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盛大的音樂活動。  
博物館區節
波恩博物館區(Museumsmeile)的這些建築每年都要慶祝博物館區節(Museumsmeilenfest)。波恩德國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 Bonn)、藝術展覽大廳(Kunst- und Ausstellungshalle)、藝術博物館(Kunstmuseum)、歷史之屋(Haus der Geschichte)和國王博物館(Museum Koenig)都充分利用展覽和各種技術手段,為人們提供長達四天的音樂、藝術、文化和特殊導遊講解等節目。

科隆大教堂 (The Cathedral of Cologne)


概述
     科隆主教座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毫無爭議的標誌性建築物。157米高的鐘樓使得它成為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兩位是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和米蘭主教座堂)。它從13世紀中起建,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繕工程不斷。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位於科隆市中心,萊茵河畔。
     由16萬噸石頭堆積而成的如同石筍般林立的科隆大教堂,從奠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規模,其中所蘊涵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是其他建築所無法比擬的。科隆大教堂和它的157米的兩個尖頂已經成為科隆這個城市最著名的標誌,而且也是眾所周知的德國建築的紀念碑。
     科隆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始建於1248年,1880年建成。佔地8000平方米,建面6000多平方米。內有禮拜堂10個。中央大禮堂穹頂高達43.35米,中央雙尖塔高161米,直插雲霄。大教堂四壁上方共10000多平方米的窗戶上,全部繪有《聖經》人物,在陽光反射下,金光四射,多彩多姿。教堂鐘樓上有5座響鍾,最大的重24噸,響鍾齊鳴時,洪亮深沉。21世紀的古文物被存放在教堂的金神龕中,被視為中世紀金飾藝術代表作。
     登上鐘樓可以眺望科隆市貌和風光。每到夜晚,裝在四周建築物上的聚光燈向教堂射出光柱,為它罩上一層淡蘭色熒光。站在萊茵河對岸欣賞河水中教堂的倒影,更是神秘莫測。
     1996年,科隆大教堂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教堂修建過程: 公元1248年8月15日,科隆地區主教康拉德·馮·霍施塔登在聖母升天節這天為大教堂動工舉行了奠基儀式,在這個德國當時最大的城市裡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最初的工程是從1248年到1322年的唱詩堂封頂。前期工程耗資巨大,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簡直難以想象。據說,當時的人們竟然是先修建直聳入雲的柱子,再在其上安裝木製起重機,最終實際“高空作業”。
     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帝國強盛,財力雄厚。科隆大教堂未盡的工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德國人極欲表現自己的強國地位,下定決心在原教堂基礎上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教堂。到了1864年,科隆市發行彩票籌集資金直到1880年正式落成,科隆大教堂一層又一層地加高,一間又一間地加寬,形成了今日由兩座“高塔”為主門。內部呈“十字心”為主體的建築群。
     二戰後期,大教堂受到了破壞。戰爭結束后,康拉德·阿登納總理對於家鄉科隆情有獨鍾,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煥然一新。
     票價:進教堂是免費的。參觀珍寶廳是4歐元,登頂是2歐元(10人以上1歐元/人),兩個地方的聯票是5歐元,學生半價。
交通
      地址:Domkloster 3      公共交通Dom/Hbf站下

科布倫茨 (Koblenz)


概述
     科布倫茨 (Koblenz) 德國西部城市。在摩澤爾河與萊茵河交匯處。為古羅馬城鎮。公元六世紀曾為法蘭克王室駐地。早期即以商業著稱。中萊茵河地區商業(特別是葡萄酒)中心、石油港和旅遊地。工業有傢具、服裝、化學、儀器製造等部門。不少工業分佈在市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破壞,戰後歷史建築多恢復,新建者具有現代化形式。城外湖山秀麗,旅遊業頗盛。
     防禦城牆、城垛、宮殿和貴族房舍所構成的場景表明這裡曾經有過激動人心的過去。古老的羅馬城市科布倫茨(Koblenz)就位於世界著名的“德國之角”,這裡是萊茵河與摩澤爾河的交匯處。它的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Ehrenbreitstein)、史特臣岩城堡(Burg Stolzenfels)、有著美麗傳說的“洛娥萊(Loreley)”以及聳立在萊茵河兩岸陡峭山脊上的浪漫的城堡和宮殿,它們一起同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中萊茵上游地區(Oberes Mittelrheintal)”。四座中等高度山脈包圍著這座萊茵河-摩澤爾河之城,城市的三分之二都被森林、綠地和水域所覆蓋。科布倫茨建於2000多年前,過去被古羅馬人叫做“孔夫倫特斯合流之地(apud Confluentes)” ,如今是一座可以為文化藝術愛好者們提供點什麼的“小的大都市(Kleine Großstadt)”。
     只要在城裡逛逛,就能發現科布倫茨展現給您的迷人的一面:浪漫的小巷和具有歷史意義的廣場。老城裡風景如畫的小巷當中,聳立著羅馬式聖卡斯托爾教堂(Basilika St. Kastor)、聖弗羅林教堂(St. Florin)和12世紀的聖母教堂(Liebfrauen)。由皇帝威廉一世(Kaiser Wilhelm I)命名的“德國之角”將為人們帶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Ehrenbreitstein)高高聳立在巴洛克式的行宮城區,它是歐洲最大的城堡建築之一。
文化
     科布倫茨一年四季都有藝術、文化和最好的休閑娛樂活動。在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Ehrenbreitstein)里和選帝侯宮殿的前面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比如史特臣岩城堡(Schloss Stolzenfels)音樂會。
     國際雜耍節
     每年的八月份在科布倫茨舉行為期三天的國際雜耍節(Internationales Gauklerfestival),科布倫茨的老城變成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施展才藝的好地方,有12座舞台供這些藝術家們盡現所能。
     “科布倫茨在遊戲(Koblenz spielt)”
     對於科布倫茨的老老少少來說,“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在市中心活動場地上的節目更是五花八門,誠摯地邀請每一個人一同參與。遊戲、樂趣和娛樂最初由科布倫茨市青年社團聯合會(Stadtjugendring)和青年福利局(Jugendamt)共同發起。
     地平線世界文化節
     為期三天的世界文化節(Weltkulturfestival)有來自全世界五大洲的音樂同時在三座舞台上演出。組織者在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中萊茵上游地區(Oberes Mittelrheintal)”為大背景,為觀眾獻上多種多樣的世界創新音樂。這裡還不乏多種美食享受,大市場里甚至有來自全世界的商品。
節日
     科布倫茨文化活動日曆上的高潮有焰火表演“萊茵河煙花節(Rhein in Flammen)”、中萊茵的音樂時刻(Mittelrhein Musik Momente)以及”地平線”世界文化節(Weltkulturfestival „Horizonte“)。
     “萊茵河煙花節”
     享有國際盛譽的大型活動“萊茵河煙花節(Rhein in Flammen)”每年都吸引了大約50萬遊客前來觀賞。 除了獨一無二的大型煙花表演, “萊茵河煙花節”上最有吸引力的節目、同時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標誌,要數在斯拜(Spay)和科布倫茨(Koblenz)之間舉行的歐洲最大的遊船遊行。大約80艘遊艇飄在河面上,駛過浪漫的萊茵河各地、城堡以及宮殿,它們已經被焰火照得如同白晝。八種煙花伴隨著遊船行進,最後當夢幻般壯觀的焰火在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Festung Ehrenbreitstein)上空綻放,整個活動才落下帷幕。
     中萊茵音樂時刻
     在中萊茵音樂時刻(Mittelrhein Musik Momente)上,世界明星、年輕的後起之秀和本地藝術家們全都令觀眾歡呼雀躍,這是令觀眾期待的最高水平的音樂會。該活動在科布倫茨與賓根(Bingen)之間浪漫的萊茵河谷舉行。
     “地平線”世界文化節
     “地平線”世界文化節(Weltkulturfestival Horizonte)在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Festung Ehrenbreitstein)的壯觀背景下舉行。來自南美洲、歐洲、中東地區以及亞洲等世界各地的音樂團體在多個舞台上演出。這是德國舉辦的同類型中規模最大的音樂節之一。

德國體育與奧林匹克博物館 (German Sports and Olympic Museum)


概述
     1999年對外開放的運動和奧林匹亞博物館(Sport & Olympia Museum)是科隆一座成立時間不長的、介紹運動的專門博物館。館內有2000平方米的展覽和活動區,分為兩層,它生動地介紹了運動的歷史和發展變化。長期展覽和更替性展覽展出國內、國際和奧林匹克運動的方方面面。
     收藏重點是2500年的運動歷史、服裝、運動和比賽用具、獎章、證書、運動獎項、版畫、照片、錄像,此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東西。
     最引人注目的是風洞里的自行車比賽、用沙袋組成的拳擊場、在科隆最高的運動場上舉行的足球賽。運動工作室展示媒體時代的開始和運動的高潮。
     地址:Rheinauhafen 1。
     價格:4歐。 
     開放時間:周二到周五10:00-18:00,周六和周日,11:00-19:00。周一閉館,根據需要提供導遊服務。

科隆應用藝術博物館 (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


概述
     科隆應用藝術博物館(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建於1888年,它介紹了從中世紀至今的手工藝品和設計,展示有中世紀和現代早期的傢具和陶器、首飾和紡織品。館內收藏重點有:從中世紀至今的歐洲手工藝品、玻璃製品(義大利:16世紀;德國:18世紀,青春藝術風格)、銀器、錫具、首飾(從哥特式至今)、紡織品(哥白林雙面掛毯、絲織品)、時裝(1800年至今)、20世紀的設計、招貼畫和一個裝飾版畫收藏。交替式展覽展示和討論藝術家和整個應用藝術領域、建築和時尚的發展,還有攝影、電影和藝術作品的各個分枝。
     價格:4.2歐
     開放時間:周二到周日 11:00-17:00 周三11:00-20:00。周一閉館,提供導遊服務。

德國舞蹈檔案博物館 (German Dance Archive Museum)


概述
     如果有人對科隆的文化活動感興趣的話,那麼多媒體公園就再合適不過了。1997年建立的科隆德國舞蹈檔案博物館(Tanzmuseum des Deutschen Tanzarchivs)是歐洲唯一一座舞蹈博物館,面積約300平方米,以海報、版畫和照片的形式記錄了舞台舞蹈和表現性舞蹈的發展歷史。
     展出主題包括:從宮廷舞蹈到浪漫的芭蕾舞、現代舞蹈的起源、科隆舞蹈等。館內的舞蹈藝術檔案資料不僅有典型的圖書館檔案、舞台舞蹈編年史和錄像,還有圖畫、雕塑、版畫、藝術家創作的海報、原始戲服、舞蹈面具等許許多多的展品。每日開放,根據需要提供解說。
     地址: Im Mediapark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