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科隆主教座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毫無爭議的標誌性建築物。157米高的鐘樓使得它成為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兩位是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和米蘭主教座堂)。它從13世紀中起建,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繕工程不斷。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位於科隆市中心,萊茵河畔。
由16萬噸石頭堆積而成的如同石筍般林立的科隆大教堂,從奠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規模,其中所蘊涵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是其他建築所無法比擬的。科隆大教堂和它的157米的兩個尖頂已經成為科隆這個城市最著名的標誌,而且也是眾所周知的德國建築的紀念碑。
科隆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始建於1248年,1880年建成。佔地8000平方米,建面6000多平方米。內有禮拜堂10個。中央大禮堂穹頂高達43.35米,中央雙尖塔高161米,直插雲霄。大教堂四壁上方共10000多平方米的窗戶上,全部繪有《聖經》人物,在陽光反射下,金光四射,多彩多姿。教堂鐘樓上有5座響鍾,最大的重24噸,響鍾齊鳴時,洪亮深沉。21世紀的古文物被存放在教堂的金神龕中,被視為中世紀金飾藝術代表作。
登上鐘樓可以眺望科隆市貌和風光。每到夜晚,裝在四周建築物上的聚光燈向教堂射出光柱,為它罩上一層淡蘭色熒光。站在萊茵河對岸欣賞河水中教堂的倒影,更是神秘莫測。
1996年,科隆大教堂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教堂修建過程: 公元1248年8月15日,科隆地區主教康拉德·馮·霍施塔登在聖母升天節這天為大教堂動工舉行了奠基儀式,在這個德國當時最大的城市裡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最初的工程是從1248年到1322年的唱詩堂封頂。前期工程耗資巨大,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簡直難以想象。據說,當時的人們竟然是先修建直聳入雲的柱子,再在其上安裝木製起重機,最終實際“高空作業”。
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帝國強盛,財力雄厚。科隆大教堂未盡的工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德國人極欲表現自己的強國地位,下定決心在原教堂基礎上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教堂。到了1864年,科隆市發行彩票籌集資金直到1880年正式落成,科隆大教堂一層又一層地加高,一間又一間地加寬,形成了今日由兩座“高塔”為主門。內部呈“十字心”為主體的建築群。
二戰後期,大教堂受到了破壞。戰爭結束后,康拉德·阿登納總理對於家鄉科隆情有獨鍾,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煥然一新。
票價:進教堂是免費的。參觀珍寶廳是4歐元,登頂是2歐元(10人以上1歐元/人),兩個地方的聯票是5歐元,學生半價。
交通
地址:Domkloster 3 公共交通Dom/Hbf站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